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| 惕 汉语拼音tì 五笔编码 njq njqr |
| 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157 更新时间:2013/6/22 14:38:46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|
| “惕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60D5 【GBK编码】CCE8 【笔画数】11 【笔顺】44225113533 【汉语拼音】tì 【拼音编码】 ti4 【五笔编码】 njq njqr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UKRO 【注音符号】ㄊㄧˋ 【广东话】tik1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惕 tì <释义1>戒惧,小心谨慎:警~。~惧。~~。~厉(心怀戒惧。亦作“惕砺”)。 <释义2>疾速:“一日~,一日留”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惕1 [tì ㄊㄧˋ] [《廣韻》他歷切,入錫,透。] 亦作“ 悐1 ”。亦作“ 惖1 ”。 1.畏惧;戒惧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惟汝含德,不惕予一人。” 孔 传:“汝不從我命,所含惡德,但不畏懼我耳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二年》:“無日不惕,豈敢忘職。” 杜预 注:“惕,懼也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夫見亂而不惕,所殘必多。” 韦昭 注:“惕,惕然恐懼也。” 唐 韩愈 《袁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無任感恩慙惕之至。” 清 邹容 《革命军》第二章:“今日之張牙舞爪以蠶食瓜分於我者,亦將迸氣歛息以憚我之威權,惕我之勢力。”2.指惊动。《新唐书·辛替否传》:“夫事有惕耳目,動心慮,作不師古,以行於今,臣得言之。”3.疾速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一日惕,一日留,以安步王志。” 韦昭 注:“惕,疾也;留,徐也。”4.忧伤。 晋 卢谌 《答魏子悌》诗:“乖離令我感,悲欣使情惕。”《陈书·世祖纪》:“自頃喪亂,編户播遷,言念餘黎,良可哀惕。” 唐 柳宗元 《乞巧文》:“抱拙終身,以死誰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