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| 愆 汉语拼音qiān 五笔编码 tifn |
| 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266 更新时间:2013/6/22 14:38:47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|
| “愆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6106 【GBK编码】EDA9 【笔画数】13 【笔顺】3324411124544 【汉语拼音】qiān 【拼音编码】 qian1 【五笔编码】 tifn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OIVW 【注音符号】ㄑㄧㄢˉ 【广东话】hin1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愆 qiān <释义1>罪过,过失:~忒。~尤。罪~。 <释义2>耽误:~期。~滞。 <释义3>过:~伏(天气冷暖失调,多指大旱或酷暑,有变化无常的意思)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愆1 [qiān ㄑㄧㄢ] [《廣韻》去乾切,平仙,溪。] 亦作“ 諐1 ”。 1.罪过,过失。《书·伊训》:“惟兹三風十愆,卿士有一于身,家必喪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名实》:“是故抱枉而死,無愆而黜者,有自來矣。” 唐 韩愈 《祭十二兄文》:“歸女教男,反骨本原。其不有年,以補我愆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七回:“只願兒子們托老太太的福……那時兢兢業業的治起家來,以贖前愆,奉養老太太到一百歲。” 郭沫若 《女神·湘累》:“我祈祷他能够掩盖他父亲底前愆。”2.违背;违失。《诗·大雅·假乐》:“不愆不忘,率由舊章。” 郑玄 笺:“ 成王 之令德,不過誤,不遺失。”《北史·魏纪二·显祖献文帝》:“然牧司舉非其人,愆于典度。” 宋 曾巩 《诸庙祈雨文》:“時寒未若,雨雪尚愆,麥有立苗之艱,,人違墐户之適。” 章炳麟 《建立宗教论》:“且以萬有雜糅,棼不可理,而循行規則未嘗愆於其度。”3.丧失,失掉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王昏不若,用愆厥位。” 杜预 注:“愆,失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代上明州到任表》:“餘年且索,旅力已愆,尚何施爲,可以報稱。” 清 方文 《王抑之招集斋中有赠》诗:“我雖長賤貧,未敢愆素履。”4.超过。《书·牧誓》:“今日之事,不愆于六步七步,乃止齊焉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九二引 唐 胡璩 《谭宾录·马勋》:“上喜曰:‘幾日當至?’ 勛 尅日時而奏…… 勛 以藥自封其首,來復命,愆約半日。”5.丰盈;多馀。 汉 荀悦 《申鉴·时事》:“禄可增乎?曰:‘民家財愆,增之宜矣。’”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》诗:“投 沙 理既迫,如 邛 願亦愆。” 唐 皮日休 《九夏歌》之四:“我牢不愆,我貨不匱。”6.患恶疾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至于 夷王 ,王愆于厥身。” 杜预 注:“愆,惡疾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