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所 汉语拼音suǒ 五笔编码 rn rnrh |
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166 更新时间:2013/6/22 14:38:49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“所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6240 【GBK编码】CBF9 【笔画数】8 【笔顺】33513312 【汉语拼音】suǒ 【拼音编码】 suo3 【五笔编码】 rn rnrh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P/PDXP 【注音符号】ㄙㄨㄛˇ 【广东话】so2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所 suǒ <释义1>处,地方:住~。哨~。场~。处~。 <释义2>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:研究~。派出~。 <释义3>量词,指房屋:一~四合院。 <释义4>用在动词前,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:~部(所率领的部队)。~谓(a.所说的;b.某些人所说的,含不承认意)。无~谓(不关紧要,不关心)。~有。各尽~能。~向无敌。有~不为而后可以有为。 <释义5>用在动词前,与前面的“为”或“被”字相应,表示被动的意思:为人~敬。 <释义6>姓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所1 [suǒ ㄙㄨㄛˇ] [《廣韻》踈舉切,上語,生。] 1.处所;地方。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:“樂土樂土,爰得我所。”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 老子 曰:‘子自 楚 之所來乎?’” 唐 韩愈 《送李六协律归荆南》诗:“早日覊游所,春風送客歸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六八回:“﹝ 尤二姐 ﹞倒也安心樂業的,自爲得所。” 沙汀 《航线》:“他们回转身,找自己的隐蔽所去了。”2.道理;方法。《礼记·哀公问》:“今之君子……午其衆以伐有道,求得當欲,不以其所。” 郑玄 注:“所,猶道也。” 唐 韩愈 《元和圣德诗》:“聽聰視明,一似 堯 禹 。生知法式,動得理所。”3.宜;适宜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。”《晏子春秋·问下二七》:“不庶幾,不要幸,先其難乎而後幸,得之時其所也,失之非其罪也,可謂保其身矣。” 张纯一 校注:“所,猶宜也。”《後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乃至煩擾道上,疲費過所。”《晋书·谢玄传》:“又 泰山 太守 張願 舉郡叛, 河 北騷動, 玄 自以處分失所,上疏送節,盡求解所職。”4.用作官衙或公家其他办事机构的名称。 唐 喻凫 《寄刘录事》诗:“今在提綱所,應難掃石眠。” 宋 赵彦卫 《云麓漫钞》卷六:“所之名見於六朝 永昌 二年置犧所,又有錢所, 天監 中有刻漏所。”《元史·食货志二》:“ 太宗 甲午年,始立徵收課税所。”如:派出所;招待所;诊疗所。5. 元 、 明 、 清 时驻军和屯田军的一种建制。《元史·兵志二》:“ 睿宗 在潛邸,嘗於 居庸關 立 南 、 北口 屯軍,徼巡盜賊,各設千户所。”《明史·兵志二》:“天下既定,度要害地,係一郡者設所,連郡者設衛。大率五千六百人爲衛,千一百二十人爲千户所,百十有二人爲百户所。”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﹝ 乾隆 ﹞四十一年,令 葉爾羌 成丁餘 回 ,特畀耕地編户,凡千五百户爲一所,三千户爲一衛。”6.犹时。《墨子·节用上》:“其欲蚤處家者,有所二十年處家;其欲晚處家者,有所四十年處家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墨子二》:“所,猶時也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连琐》:“隸捉石以投,驟如急雨,中 楊 腕,不能握刃。方危急所,遥見一人,腰矢野射。審視之, 王生 也。”7.意。谓流露的情态。《汉书·董贤传》:“上有酒所,從容視 賢 笑,曰:‘吾欲法 堯 禪 舜 ,何如?’” 王先谦 补注:“酒所,猶酒意。”《汉书·周亚夫传》:“此非不足君所乎?” 杨树达 《古书疑义举例续补》卷二:“所者,意也;不足君所者,於君意有不足者也。”8.一切,所有。参见“ 所事 ”。9.可,可以。《晏子春秋·杂下十》:“聖人非所與熙也。” 张纯一 校注引 王引之 《经传释词》:“言聖人不可與戲也。”《文子·道德》:“ 老子 曰:民有道,所同行;有法,所同守。義不能相固,威不能相必,故立君以一之。”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必欲争天下,非 信 無所與計事者。”按,《汉书·韩信传》“所”作“可”。10.不定数词,表示大概的数目。《书·君奭》:“率惟兹有陳,保乂 有殷 ,故 殷 禮陟配天,多歷年所。”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 廣 令諸騎曰:‘前!’前未到 匈奴 陳二里所,止,令曰:‘皆下馬解鞍!’”《汉书·郊祀志》:“ 建章 、 未央 、 長樂宫 鐘虡銅人皆生毛,長一寸所。”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怪神·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》:“北部督郵 西平 郅伯夷 年三十所,大有才決, 長沙 太守 郅君章 孫也。” 清 钱谦益 《镇远侯勋卫顾君墓表》:“﹝ 顧承學 ﹞賜雲肩飛魚服,與春餅之宴。宴之不舉者,三十年所矣。”11.代词。表示近指。相当于“此”。《吕氏春秋·审应》:“ 齊 亡地而王加膳,所非兼愛之心也。” 陈奇猷 校释引 金其源 曰:“所,本猶‘是’。” 汉 司马迁 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刑餘之人,無所比數,非一世也,所從來遠矣。”12.代词。表示疑问。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 趙堯 進請問曰:‘陛下所爲不樂?非爲 趙王 年少而 戚夫人 與 吕后 有卻邪?’”《汉书·燕剌王刘旦传》:“問帝崩所病?” 颜师古 注:“因何病而崩。”13.量词。用于地点、位置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刺足陽明脈,左右各三所,病旋已。”《汉书·五行志下之上》:“ 文帝 元年四月, 齊 楚 地山二十九所同日俱大發水。”14.量词。用于计量建筑物。 汉 班固 《西都赋》:“離宫别館,三十六所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當時轉入林子裏來看時,却是一所大莊院。” 朱自清 《罗马》:“浴场都造得好,这一所更其华丽。”15.量词。用于其他物件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岸上並有廟祠,祠前有石碑三所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搜神记》:“我卧處牀西頭函子中,有子書七卷,彈琴玉爪一枚,紫檀如意杖一所,与弟爲信。” 石震 《踏察记事》:“这儿有一所不知什么人留下的小马架。”16.副词。犹尚,还。 唐 高適 《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》诗:“知君悟此道,所未披袈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韦道安》诗:“朅來事儒術,十載所能逞。”17.连词。表示假设,相当于“如果”、“假若”。古代常用于盟誓中。《书·牧誓》:“爾所弗勖,其于爾躬有戮!”《诗·鄘风·墙有茨》:“中冓之言,不可道也;所可道也,言之醜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所不與舅氏同心者,有如白水!”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見 南子 , 子路 不説。夫子矢之曰:‘予所否者,天厭之,天厭之!’”18.连词。表示承接,相当于“而”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说日》:“《易》曰:‘日月星辰麗乎天,百果草木麗于土。’麗者,附也,附天所行。”19.助词。表示结构。与动词相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。《诗·鄘风·载驰》:“百爾所思,不如我所之。”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召而見之,則所夢也。”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千人所指,無病而死。” 唐 白居易 《与元九书》:“時之所重,僕之所輕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折過牆隅,迷其所往。”20.助词。相当于“之”、“的”。《史记·平準书论》:“《禹貢》九州,各因其土地所宜,人民所多少而納職焉。”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“或曰:‘東方物所始生,西方物之成孰。’”21.助词。表示语气。多与表被动的介词“为”配合使用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 衛太子 爲 江充 所敗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 太祖 爲流矢所中。”22.助词。用于前置宾语后。多与“唯”配合使用,相当于“是”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除君之惡,唯力所及。”《列子·汤问》:“ 造父 曰:‘唯命所從。’”23.助词。用于句中补凑音节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能進不能退,君無所辱命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竊自恕,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。”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﹝ 李陵 ﹞嘗深入 匈奴 二千餘里,過 居延 ,視地形,無所見虜而還。”24.象声词。参见“ 所所 ”。25.姓。 汉 代有 所忠 。见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