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稟 汉语拼音bǐng 五笔编码 ylki ylkt
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  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  点击数 143  更新时间:2013/6/26 14:00:04  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

“稟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Unicode编码】07A1F
【GBK编码】B741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4125251131234
【汉语拼音】bǐng
【拼音编码】 bing3
【五笔编码】 ylki ylkt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SJJM
【注音符号】ㄅㄧㄥˇ
【广东话】ban2 lam5
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
稟 bǐng <释义1>同“禀”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

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
稟1 [bǐnɡ ㄅㄧㄥˇ] [《廣韻》筆錦切,上寢,幫。] 亦作“ 禀1 ”。 1.赐人以谷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今聞吏稟當受鬻者,或以陳粟,豈稱養老之意哉!”《魏书·崔浩传》:“ 太宗 從之,於是分民詣 山 東三州食,出倉穀以稟之。”《新唐书·德宗纪》:“賜立功士卒帛,稟死事家三歲。”2.赋予;给与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人函天地陰陽之氣,有喜怒哀樂之情,天稟其性而不能節也,聖人能爲之節,而不能絶也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稟,謂給授也。” 南朝 梁 沈约 《郊居赋》:“授冥符于井翼,實靈命之所稟。”3.领受;承受。《後汉书·郑玄传论》:“而守文之徒,滯固所稟,異端紛紜,互相詭激。”《新唐书·萧瑀传》:“人禀天地而生而謂之命,至吉凶禍福則繫諸人。” 宋 陈亮 《酌古论·李愬》:“生殺予奪,皆禀其令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九回:“人生於天地之間,禀陰陽而資五行。”参见“ 稟令 ”。4.遵循;奉行。 晋 左思 《魏都赋》:“思稟正朔,樂率貢職。” 明 张居正 《圣孝记》:“羣臣稟聖謨,受成畫,奉而行之。” 清 黄宗羲 《高古处府君墓表》:“大言小言,皆稟尺度。”5.对上报告。《後汉书·皇后纪上·明德马皇后》:“后時年十歲,幹理家事,勅制僮御,内外諮稟,事同成人。”《古今小说·裴晋公义还原配》:“私下囑咐從人道:‘開船兩日後,方可稟知主人。’” 清 黄轩祖 《游梁琐记》:“令得報,飛禀申辯。” 张天翼 《春风》:“禀老师:‘ 江日新 的脏衣裳揩到我身上,脏死了!’” 稟2 [lǐn ㄌㄧㄣˇ] [《集韻》力錦切,上寢,來。] 同“ 廩1 ”。亦作“ 禀2 ”。 1.谷仓。《管子·轻重甲》:“請使州有一稟,里有積五窌。”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引之 曰:“稟,古廩字也。廩與窌皆所以藏穀。”2.粮食。《後汉书·刘虞传》:“而牢稟逋懸,皆畔還本國。” 李贤 注:“稟,食也。言軍糧不續也。”《魏书·食货志》:“又賑遷民稟各四十日。”3.古代官名。掌米仓,即《周礼》中的廩人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上五》:“命稟巡氓,家有布縷之本而絶食者,使有終月之委,絶本之家,使有期年之食。” 吴则 虞 集释引 俞樾 曰:“稟乃官名,即《周官》稟人也,稟、廩,古字通耳。使之巡行氓間,有乏食者則周給之,正廩人之事。”4.敬。《方言》第六:“稟、浚,敬也。 秦 晉 之間曰稟, 齊 曰浚, 吴 楚 之間自敬曰稟。”参见“ 稟2仰 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