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朏 汉语拼音fěi,kū 五笔编码 ebm ebmh |
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195 更新时间:2013/7/3 23:08:48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“朏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670F 【GBK编码】9646 【笔画数】9 【笔顺】351152252 【汉语拼音】fěi,kū 【拼音编码】 fei3 ku1 【五笔编码】 ebm ebmh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QZZI 【注音符号】ㄈㄟˇ,ㄎㄨˉ 【广东话】fei2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朏 fěi <释义1>新月开始生明发光,亦用于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。 <释义2>天将明:“渐~微明光八表。” ===================== 朏 kū <释义1>髋,胯骨。 <释义2>臀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朏1 [fěi ㄈㄟˇ] [《廣韻》敷尾切,上尾,敷。] [《廣韻》滂佩切,去隊,滂。] 亦作“ 胐1 ”。 1.新月初现貌。《书·召诰》:“三月,惟丙午朏。” 孔 传:“朏,明也。月三日明生之名。” 孔颖达 疏:“《説文》云:‘朏,月未盛之明。’故爲明也。”《新唐书·历志三上》:“夕而成光則謂之‘朏’。朏或以二日,或以三日。”2.泛指星月出现或升起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爱远山》诗:“臨星朏兮樹闇,看日爍兮霞淺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杂谣》之二:“月朏星欲墮,老烏啼不休。”3.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,因用以纪日,为初三日的代称。《书·毕命》:“惟十有二年,六月庚午朏。” 孔 传:“ 康王 即位十二年六月三日庚午。”《汉书·律历志下》:“古文《月采》篇曰‘三日曰朏’。”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上·焉耆国》:“俗尚娱遨,二月朏出野祀,四月望日游林,七月七日祀生祖,十月望日王始出游,至歲盡止。” 宋 叶適 《朝请大夫龙图阁致仕沈公墓志铭》:“ 嘉定 五年三月朏,越明日,朝請大夫直龍圖閣 沈公 卒。” 清 戴震 《迎日推策记》:“朔、朢、朏、霸,紀於月者也。”4.谓天刚发亮。参见“ 朏明 ”、“ 朏朏 ”。5.聚积貌。参见“ 朏朏 ”。 朏2 [kū ㄎㄨ] [《廣韻》苦骨切,入没,溪。] 亦作“ 胐2 ”。 臀。《玉篇·肉部》:“朏,臀也。”参见“ 朏2臀 ”。 朏3 [zhuó ㄓㄨㄛˊ] 同“ 茁1 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