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歧 汉语拼音qí 五笔编码 hfc hfcy |
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180 更新时间:2013/7/12 10:55:33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“歧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6B67 【GBK编码】C6E7 【笔画数】8 【笔顺】21211254 【汉语拼音】qí 【拼音编码】 qi2 【五笔编码】 hfc hfcy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IIEX 【注音符号】ㄑㄧˊ 【广东话】kei4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歧 qí <释义1>岔道,偏离正道的小路:~途(岔道,喻错误的道路,如“误入~~”)。 <释义2>不相同,不一致:~义。~视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歧1 [qí ㄑㄧˊ] [《廣韻》巨支切,平支,羣。] 1.岔路。 晋 左思 《蜀都赋》:“ 羲和 假道於峻歧,陽鳥迴翼乎高標。”《文选·鲍照〈舞鹤赋〉》:“指會規翔,臨歧矩步。” 李善 注:“歧,歧路也。” 宋 洪迈 《夷坚丙志·陶彖子》:“今日臨歧一杯酒,共君千里遠相離。”2.指走入歧途。 清 恽敬 《读〈大学〉一》:“於是天下之人之知皆涣然怡然于聖人之途軌,而智者不至于歧,愚者不至于罔。”参见“ 歧旁 ”。3.指正式或正当途径以外的其它途径。《旧唐书·韦澳传》:“吾不爲時相所信,忽自宸旨,委以使務,必以吾他歧得之,何以自明?”《资治通鉴·唐宣宗大中十一年》:“主上不與宰輔僉議,私欲用我,人必謂我以他歧得之。”《金史·选举志一》:“仕進之歧既廣,僥倖之俗益熾。”4.同一物分而为两支,分叉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歧路之中又有歧焉,吾不知所之,所以反也。”《後汉书·张堪传》:“桑無附枝,麥穗兩歧。”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种葵》“凡掐,必待露解,八月半翦去”自注:“留其歧。歧多者則去地一二寸,獨莖者亦可去地四五寸。” 宋 陆游 《夏雨》诗:“今年蠶麥收數倍,繭大如甕麥兩歧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七:“古州 丹江 ,禾長八尺,穗五六歧,豆大如栗。” 孙中山 《建国方略·第二计划》:“其在 嘉興 歧爲兩支,一支循 嘉興 、 松江 之運河,以達 黄浦江 ;他一支則至 乍浦 之計劃港。”5.不同,不一致,有差别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:“贊曰:賦自《詩》出,分歧異派。” 清 袁树 《哭堂妹秋卿》诗:“書遠摹多誤,人稠語屢歧。” 清 龚自珍 《金孺人画山水序》:“抑又聞 老 莊 之言,或歧而爲神仙,或歧而爲此類。”6.聪颖。参见“ 歧嶷 ”、“ 歧秀 ”。7.见“ 歧歧 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