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煬 汉语拼音yáng 五笔编码 ojgr onrt |
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246 更新时间:2013/7/25 23:31:04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“煬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716C 【GBK编码】9FAC 【笔画数】13 【笔顺】4334251113533 【汉语拼音】yáng 【拼音编码】 yang2 【五笔编码】 ojgr onrt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UORO 【注音符号】ㄧㄤˊ 【广东话】joeng4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煬 yáng <释义1>见“炀”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煬1 [yànɡ ㄧㄤˋ] [《廣韻》餘亮切,去漾,以。] “ 炀1 ”的繁体字。 1.烘烤;烘干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古者民不知衣服,夏多積薪,冬則煬之。” 唐 陆羽 《茶经·饮》:“飲有觕茶、散茶、末茶、餅茶者。乃斫、乃熬、乃煬、乃舂,貯於瓶缶之中,以湯沃焉。” 宋 沈括 《梦溪笔谈·技艺》:“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,乃密布字印,滿鐵範爲一板,持就火煬之。”2.向火(取暖);烤火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若竈則不然,前之人煬,則後之人無從見也。”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冬則羊裘解札,短褐不掩形而煬竈口。” 高诱 注:“煬,炙也。” 清 刘书年 《刘贵阳说经残稿·室中有灶说》:“就竈煖身,則謂之煬。《玉篇》:‘煬,對火也。’”3.炊。参见“ 煬者 ”。4.遮蔽,蒙蔽;挡住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今或者一人有煬君者乎?” 陈奇猷 集释:“此譏 彌子瑕 專壅蔽君之明乎。”《韩非子·难四》:“不肖者煬主,不足以害明。” 明 沈榜 《宛署杂记·三婆》:“以是知亂政不必男戎,移人不必尤物,明或煬于近習,而權或溺于嬖佞。”5.焚烧。 晋 潘岳 《西征赋》:“儒林慎於坑穽,《詩》《書》煬而爲煙。”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及 嬴氏 慘虐,棄德任刑,煬墳籍於埃塵,填儒林於坑穽。”6.炽热。 汉 张衡 《东京赋》:“颺槱燎之炎煬,致高煙乎太一。” 汉 东方朔 《七谏·自悲》:“觀天火之炎煬兮,聽大壑之波聲。” 唐 刘禹锡 《鉴药》:“血氣交沴,煬然焚如。”7.照耀。 汉 扬雄 《甘泉赋》:“北爌幽都,南煬丹厓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煬,熱也,言柴燎之光,遠及四表也。”《宋书·乐志二》:“奔精照夜,高燎煬晨。”《宋史·乐志八》:“蒼玉輝夜,紫煙湯晨。” 煬2 [yánɡ ㄧㄤˊ] [《廣韻》與章切,平陽,以。] “ 炀2 ”的繁体字。 熔化金属。 清 王夫之 《周易外传·说卦传》:“金煬則液,水凍則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