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| 箸 汉语拼音zhù 五笔编码 tft tftj |
| 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182 更新时间:2013/8/20 11:46:44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|
| “箸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7BB8 【GBK编码】F3E7 【笔画数】14 【笔顺】31431412132511 【汉语拼音】zhù 【拼音编码】 zhu4 【五笔编码】 tft tftj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MBM 【注音符号】ㄓㄨˋ 【广东话】zyu3 zyu6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箸 zhù <释义1>筷子。 <释义2>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。 <释义3>古同“著”,明显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箸1 [zhù ㄓㄨˋ] [《廣韻》遟倨切,去御,澄。] 亦作“ 櫡1 ”。 筷子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從山下望木者,十仞之木若箸。”《汉书·周勃传》:“上居禁中,召 亞夫 賜食。獨置大胾,無切肉,又不置箸。” 清 赵翼 《陔馀丛考·呼箸为快》:“俗呼箸爲快子。 陸容 《菽園雜記》謂起於 吴中 。凡舟行諱住諱翻,故呼箸爲快子。” 郁达夫 《北国的微音》:“举起箸来取菜,提起杯来喝酒。” 箸2 [zhù ㄓㄨˋ] [《廣韻》陟慮切,去御,知。] 同“ 著1 ”。 1.显明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霸者之善箸焉,可以時託也。” 王先谦 集解:“霸者其善明箸,以其所託不失時也。”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剛藥入則動陽,陰病益衰,陽病益箸,邪氣流行,爲重困於俞,忿發爲疽。”2.撰述;写作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及稍定 漢 諸儀法,皆 叔孫生 爲太常所論箸也。” 宋 苏轼 《与郑嘉会书》:“此中枯寂,殆非人世,然居之甚安,況諸史滿前,甚可與語者也,箸書則未,日與小兒編排齊整之,以須異日歸之左右也。” 清 独逸窝退士 《笑笑录·同尘先生》:“ 崔瑞已 ,字 安道 ,善酒令,箸《庭萱譜》,稱 同塵先生 。” 郭沫若 《〈石鼓文〉研究》:“直至 清 末, 震钧 箸《石鼓文集注》,辨为 秦文公 东猎时所刻;又于所箸《天咫偶闻》曾撮述其大略。” 箸3 [zhuó ㄓㄨㄛˊ] [《集韻》陟略切,入藥,知。] 同“ 著4 ”。 1.附着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兵箸 晉陽 三年矣,且暮當拔之而饗其利,乃有他心?不可,子慎勿復言。” 鲍彪 注:“箸,言附其城。”2.穿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