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絻 汉语拼音miǎn,wèn,mán,wàn 五笔编码 xqkq
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  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  点击数 148  更新时间:2013/8/26 12:44:10  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

“絻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Unicode编码】07D7B
【GBK编码】BD83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5544443525135
【汉语拼音】miǎn,wèn,mán,wàn
【拼音编码】 mian3 wen4 man2 wan4
【五笔编码】 xqkq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ZRJR
【注音符号】ㄇㄧㄢˇ,ㄨㄣˋ,ㄇㄢˊ,ㄨㄢˋ
【广东话】man5 man6
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
絻 miǎn <释义1>古同“冕”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絻 wèn <释义1>古代吊丧时去冠,用布包裹发髻:“使太子~。” <释义2>吊丧的人所执的绋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絻 mán <释义1>连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絻 wàn <释义1>牵引船的绳索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

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
絻1 [wèn ㄨㄣˋ] [《廣韻》亡運切,去問,微。] 1.古丧服之一。去冠,以麻布裹发髻。亦指服用这种丧服。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:“使大子絻。” 杜预 注:“絻者,始發喪之服。絻音問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此用麻布爲之,狀如今之著幓頭矣。”2.吊丧时所执之绋。《公羊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“ 齊侯 唁公于 野井 ” 汉 何休 注:“弔所執紼曰絻。” 絻2 [miǎn ㄇㄧㄢˇ] [《廣韻》亡辨切,上獮,明。] 通“ 冕1 ”。 古礼冠。《管子·轻重己》:“天子東出其國四十六里而壇,服青而絻青。”《荀子·正名》:“乘軒戴絻,其與無足無以異。”《史记·礼书》:“郊之麻絻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絻音免,亦作‘冕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