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蒸 汉语拼音zhēng 五笔编码 abi abio |
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207 更新时间:2013/9/10 19:59:08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“蒸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84B8 【GBK编码】D5F4 【笔画数】13 【笔顺】1225253414444 【汉语拼音】zhēng 【拼音编码】 zheng1 【五笔编码】 abi abio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EXAU 【注音符号】ㄓㄥˉ 【广东话】zing1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蒸 zhēng <释义1>热气上升:~汽。~腾。~发。~气(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)。~馏。云~霞蔚。~~日上。 <释义2>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:~饼。~饺。~笼。 <释义3>古代以麻秸、竹木制成的火炬:~烛。 <释义4>细小的木柴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蒸1 [zhēnɡ ㄓㄥ] [《廣韻》煑仍切,平蒸,章。] 1.古时用麻秸、竹、木等作的火炬。《墨子·备蛾》:“室中以榆若蒸。”《诗·小雅·巷伯》“成是南箕” 毛 传:“昔者 顔叔子 獨處于室,鄰之釐婦又獨處于室,夜暴風雨至而室壞,婦人趨而至, 顔叔子 納之而使執燭,放乎旦而蒸盡。”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考索·颜淑冉予》:“ 顔淑 獨處,飄風暴雨,婦人乞宿,升堂入户。燃蒸自燭,懼見意疑。未明蒸盡,摍芒續之。”2.细小的木柴。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:“爾牧來思,以薪以蒸,以雌以雄。” 郑玄 笺:“麤曰薪,細曰蒸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甸师》:“帥其徒以薪蒸,役外内饔之事。”《新唐书·藩镇传·王廷湊》:“既薄賊鄙,饟道梗棘,樵蘇不繼,兵番休取芻蒸。”3.气体上升;蒸发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自今至于初吉,陽氣俱蒸,土膏其動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陽伏而不能出,陰迫而不能蒸,於是有地震。”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:“蒸,升也。” 明 刘基 《无愁果有愁曲》:“酒波灧灧蒸粉香,暖翠烘烟妬嬌鬢。” 柳青 《铜墙铁壁》第十三章:“黑夜下过饱雨的地上,日头晒得蒸着汽,似乎更热了。”4.用水蒸气的热力使物热或熟。《韩非子·二柄》:“ 桓公 好味, 易牙 蒸其子首而進之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 阮籍 當葬母,蒸一肥豚,飲酒二斗,然後臨訣。” 唐 杜甫 《壮游》诗:“蒸魚聞匕首,除道哂要章。” 沈从文 《从文自传·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》:“经常用草药蒸鸡肝当饭。”参见“ 蒸豚 ”。5.热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其令鬱蒸。” 王冰 注:“鬱,盛也,蒸,熱也。” 唐 杜甫 《夔府书怀》诗:“地蒸餘破扇,冬暖更纖絺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洪範传》:“火言炎,則水冽,土蒸,木温,金清,皆可知也。”6.因潮湿而污染。 宋 苏轼 《物类相感志·衣服》:“夏月衣蒸,以冬瓜汁浸洗,其跡自去。” 明 周履靖 《群物奇制》:“梅蒸衣,以枇杷核研細爲末洗之,其斑自去。”7.尘。参见“ 蒸壤 ”。8.兴盛貌。 宋 李纲 《桃源行》诗:“溪窮路盡恍何處,桃花爛熳蒸川原。” 太平天囯 宋永保 《贬妖穴为罪隶论》:“今主 天王 率民同尊上帝,共逐妖魔,邪風滅,善氣蒸,猶得容妖胡之雜于中國哉?” 鲁迅 《坟·科学史教篇》:“如當時回教新立,政事學術,相輔而蒸。”9.同“ 烝 ”。众;多。 三国 魏 曹操 《陈损益表》:“庶以蒸螢,增明太陽。”参见“ 蒸民 ”、“ 蒸黎 ”。10.同“ 烝 ”。古代祭祀时以牲体置于俎上。《吕氏春秋·孟冬》:“是月也,大飲蒸,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。” 高诱 注:“蒸,俎實也;體解節折謂肴蒸也。”11.同“ 烝 ”。冬祭名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 夏父弗忌 爲宗,蒸將躋 僖公 。” 韦昭 注:“凡祭祀,秋曰嘗,冬曰蒸。”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四祭》:“春曰祠,夏曰礿,秋曰嘗,冬曰蒸。”12.同“ 烝 ”。下淫上。古时指与母辈淫乱。《新唐书·徐王元礼传》:“ 元禮 疾,姬 趙 有美色, 茂 逼蒸之。” 明 冯梦龙 《智囊补·察智·王璥》:“ 貞觀 中,左丞 李行德 弟 行詮 前妻子 忠 蒸其後母。” 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噶雄》:“以下蒸上,喪無日矣,汝知而不舉,罪亦同坐。”13.同“ 烝 ”。美好。 南朝 梁 沈约 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:“ 景皇 蒸哉,實啟洪祚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