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襴 汉语拼音lán 五笔编码 puui |
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139 更新时间:2013/9/19 12:55:40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“襴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8974 【GBK编码】D277 【笔画数】22 【笔顺】4523425112511125431234 【汉语拼音】lán 【拼音编码】 lan2 【五笔编码】 puui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WTFL 【注音符号】ㄌㄢˊ 【广东话】laan4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襴 lán <释义1>见“襕”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襴1 [lán ㄌㄢˊ] [《集韻》郎干切,平寒,來。] “ 襕1 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 襽1 ”。 1.古代衣与裳相连的长衣下摆所加的作为下裳形制的横幅,称为襴。加襴之制,始于 北周 而定于 唐 。《新唐书·车服志》:“士服短褐,庶人以白。中書令 馬周 上議:‘《禮》無服衫之文, 三代 之制有深衣。請加襴、袖、褾、襈,爲士人上服。開骻者名曰缺骻衫,庶人服之。’……太尉 長孫無忌 又議:‘服袍者下加襴,緋、紫、緑皆視其品,庶人以白。’” 沈从文 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·唐凌烟阁功臣图部分》:“所谓襴襈,只不过是在膝部加一界线略具形式而已。《赚兰亭图》中之 萧翼 ,和《文苑图》中人物,襴道也极显明。”参见“ 襴衫 ”、“ 襴袍 ”。2.指襴衫。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烏紗小帽耀人明,白襴浄,角帶傲黄鞓。”参见“ 襴衫 ”。3.指襴袍。《资治通鉴·唐昭宗龙纪元年》“已具襴笏” 元 胡三省 注:“襴,音闌,即今之袍也。下施横幅,因謂之襴。”参见“ 襴袍 ”。4.通“ 欄 ”。界阑。《金史·百官志四》:“鐵券。以鐵爲之,狀如卷瓦。刻字畫襴,以金填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