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| 讟 汉语拼音dú 五笔编码 yfly yfny |
| 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172 更新时间:2013/9/23 18:23:17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|
| “讟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8B9F 【GBK编码】D798 【笔画数】29 【笔顺】41112511212522125111344111251 【汉语拼音】dú 【拼音编码】 du2 【五笔编码】 yfly yfny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SBLS 【注音符号】ㄉㄨˊ 【广东话】duk6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讟 dú <释义1>怨恨:“旦获~于群弟兮。” <释义2>诽谤:“屈辱既加,则有怨恨,谤~之言出矣。” <释义3>憎恶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讟1 [dú ㄉㄨˊ] [《廣韻》徒谷切,入屋,定。] 1.怨恨。 汉 张衡 《思玄赋》:“ 旦 獲讟于羣弟兮,啓金縢而乃信。”《梁书·邵陵携王纶传》:“豈得自違物望,致招羣讟!”《明史·汤和传》:“或謂 和 曰:‘民讟矣,奈何?’”2.指怨言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上》:“作事不時,怨讟動於民,則有非言之物而言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讟,痛怨之言也。” 梁启超 《中国改革财政私案》一:“一經施行,則弊竇百出,人民怨讟紛起,卒無成功。”3.诽谤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師徒不頓,國家不罷,民無謗讟,諸侯無怨。” 杜预 注:“讟,誹也。” 唐 刘蜕 《禺谤》:“讟爲轡兮莫銜,謗爲玉兮何切。”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一》:“法度典章,廢格幾盡;朝野内外,譖讟交興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