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辠 汉语拼音zuì 五笔编码 ldj thuf
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  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  点击数 335  更新时间:2013/10/2 12:49:02  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

“辠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Unicode编码】08FA0
【GBK编码】DE66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3251114143112
【汉语拼音】zuì
【拼音编码】 zui4
【五笔编码】 ldj thu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NLSE
【注音符号】ㄗㄨㄟˋ
【广东话】zeoi6
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
辠 zuì <释义1>同“罪”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

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
辠1 [zuì ㄗㄨㄟˋ] [《廣韻》徂賄切,上賄,從。] “ 罪1 ”的古字。 1.作恶或犯法的行为。《周礼·天官·甸师》:“王之同姓有辠,則死刑焉。”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 盾 雖不知,猶爲賊首。以臣弑君,子孫在朝,何以懲辠?請誅之。” 宋 司马光 《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》:“ 光 聞之,受恩而不知報者,犬彘也……是以夙夜思之,苟有以報萬分者,雖陷入大辠,不敢愛也。” 清 蒋恭棐 《景州董子故里》诗:“獲辠得免死,諴口全其軀。”2.过失;错误。《楚辞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何貞臣之無辠兮,被離謗而見尤。” 王逸 注:“忠正之行少愆忒也。”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其過自上生,皆在大臣循故事之辠也。” 宋 苏轼 《盖公堂记》:“里父老教之曰:是醫之辠藥之過也,子何疾之有。”一本作“ 罪 ”。3.论罪;惩处。《汉书·张汤传》:“所治即上意所欲辠,予監吏深刻者;即上意所欲釋,予監吏輕平者。” 王闿运 《御夷论一》:“無狃敵欲之不奢,無辠戰陣之失機。”4.谴责;归过。 三国 魏 曹丕 《灾异免策三公诏》:“災異之作,以譴元首,而歸過股肱,豈 禹 湯 辠己之義乎?” 元 蒋易 《〈极玄集〉序》:“故凡一聯一句,可傳誦者悉錄不遺,亦不以人廢。固知博而寡要,勞而無功,知我辠我,一不敢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