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| 逖 汉语拼音tì 五笔编码 qtop |
| 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197 更新时间:2013/10/5 15:20:26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|
| “逖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9016 【GBK编码】E5D1 【笔画数】10 【笔顺】3534334454 【汉语拼音】tì 【拼音编码】 ti4 【五笔编码】 qtop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WQUO 【注音符号】ㄊㄧˋ 【广东话】tik1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逖 tì <释义1>远:“~矣!西土之人”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逖1 [tì ㄊㄧˋ] [《廣韻》他歷切,入錫,透。] 亦作“ 逷1 ”。 1.远,不近。《书·牧誓》:“逖矣,西土之人。” 孔 传:“逖,遠也。”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“逖矣水寓之鄉,悠哉火山之國。”2.疏远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敬服王命,以綏四國,糾逖王慝。” 杜预 注:“逖,遠也。有惡於王者,糾而遠之。”一说为惩治。 杨伯峻 注:“ 惠棟 《補注》則曰:‘《魯頌》“狄彼東南”, 鄭 《箋》云:“狄當爲剔。剔,治也。”此傳當訓爲治也。’則糾逖爲義近詞連用,是也。”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勤恤民隱,糾逖王慝。”3.通“ 惕 ”。忧患。《易·涣》:“涣其血去,逖出,无咎。” 江藩 述补:“ 虞氏 ( 虞翻 )訓逖爲憂。《説文》:惕,或從悐。蓋 虞氏 本作悐,故訓爲憂,後人傳寫誤爲逖……姑從 虞 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