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鐸 汉语拼音duó 五笔编码 qcf qlff |
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170 更新时间:2013/10/14 19:19:23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“鐸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9438 【GBK编码】E849 【笔画数】21 【笔顺】341124312522112143112 【汉语拼音】duó 【拼音编码】 duo2 【五笔编码】 qcf qlff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PLBU 【注音符号】ㄉㄨㄛˊ 【广东话】dok6 nok6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鐸 duó <释义1>见“铎”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鐸1 [duó ㄉㄨㄛˊ] [《廣韻》徒落切,入鐸,定。] “ 铎1 ”的繁体字。 1.古代乐器。大铃的一种。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或遇战事时用之。青铜制品,形如钲而有舌。其舌有木制和金属制两种,故又有木铎和金铎之分。《书·胤征》:“遒人以木鐸徇于路。” 孔 传:“木鐸,金鈴木舌,所以振文教。” 晋 左思 《吴都赋》:“命官帥而擁鐸,將校獵乎 具區 。” 明 陈继儒 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海上漁人,得一鐸,擊之聲如霹靂。問博識者,云: 始皇 驅山鐸也。”2.铃铛。晃荡发声。一般为球形或扁圆形,下开一条口,内置金属丸或小石子。用于牛马佩挂等。《晋书·荀勖传》:“ 勖 於路逢 趙 賈人牛鐸,識其聲。”3.檐铃,风铃。一般为金属制。 唐 代也有悬挂碎玉片的,风吹作响。 北魏 杨衒之 《洛阳伽蓝记·永宁寺》:“寳鐸含風,響出天外。” 五代 王仁裕 《开元天宝遗事·占风铎》:“ 岐王 宫中於竹林内懸碎玉片子,每夜聞玉片子相觸之聲,即知有風,號爲占風鐸。” 宋 苏舜钦王纬 《荐福塔联句》:“韵鐸翻天籟,危觚駐夕紅。”4.戳,啄。《西游记》第九四回:“好猢猻,你還害我哩……你還把熱舌頭鐸我!快早夾着,你休開那臭口。”5.见“ 鐸刀 ”。6.指铎舞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当车已驾行》:“絲竹與鞞鐸,不醉無歸來。” 黄节 注:“謂鞞舞、鐸舞也。”《隋书·音乐志下》:“故 梁武 報 沈約 云:‘《鞞》、《鐸》、《巾》、《拂》,古之遺風。’”7.姓。 春秋 齐 有 铎父 。见《左传。襄公二十五年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