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俎 汉语拼音zǔ 五笔编码 wweg |
作者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文章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点击数 198 更新时间:2013/6/1 10:11:51 文章录入: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|
|
“俎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Unicode编码】04FCE 【GBK编码】D9DE 【笔画数】9 【笔顺】343425111 【汉语拼音】zǔ 【拼音编码】 zu3 【五笔编码】 wweg 【繁体字】 【郑码】ODOL 【注音符号】ㄗㄨˇ 【广东话】zo2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俎 zǔ <释义1>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:~豆(a.“俎”和“豆”,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;b.祭祀,崇奉)。 <释义2>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:刀~(刀和砧板)。 <释义3>姓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俎1 [zǔ ㄗㄨˇ] [《廣韻》側吕切,上語,莊。] “ 柤2 ”的被通假字。亦作“ 爼1 ”。 1.古代祭祀、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。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執爨踖踖,爲俎孔碩。”《左传·宣公十六年》:“ 季氏 ,而弗聞乎?王享有體薦,宴有折俎。” 杜预 注:“體解節折,升之於俎,物皆可食,所以示慈惠也。” 南朝 宋 鲍照 《数诗》:“八珍盈彫俎,綺肴紛錯重。” 唐 韩愈 《桃源图》诗:“争持酒食來相饋,禮數不同罇俎異。”2.切肉用的砧板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如今人方爲刀俎,我爲魚肉,何辭爲?” 晋 潘岳 《西征赋》:“雍人縷切,鸞刀若飛,應刃落俎,靃靃霏霏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二》:“先是,其母夢是奴爲人執手縛俎上,屠割如羊豕。”3.姓。 明 代有 俎如兰 , 清 代有 俎可尝 。见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