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体成语解释: 啜菽饮水
亦省作“ 啜菽 ”。
1.吃豆类,喝清水。语出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 子路 曰:‘伤哉贫也!生无以为养,死无以为礼也。’子曰:‘啜菽饮水,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’”后因以为贫家孝子事亲之典。 唐 元稹 《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》:“孝子之于事亲也,贫则有啜菽之欢。” 宋 周必大 《二老堂杂志·记闻人滋五说》:“以啜菽配饮水,谓贫者之孝也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蔡公逼试》:“三牲五鼎供朝夕,须胜似啜菽并饮水。”2.指生活清苦。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啜菽茹藿,自以味之极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辞知制诰第七状》:“如此则臣生负大罪,死负余愧,虽进极荣显,不若啜菽饮水长为布衣也。”
繁体成语解释: 啜菽飲水 亦省作“ 啜菽 ”。
1.吃豆类,喝清水。语出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 子路 曰:‘傷哉貧也!生無以爲養,死無以爲禮也。’子曰:‘啜菽飲水,盡其歡,斯之謂孝。’”后因以为贫家孝子事亲之典。 唐 元稹 《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》:“孝子之於事親也,貧則有啜菽之歡。” 宋 周必大 《二老堂杂志·记聞人滋五说》:“以啜菽配飲水,謂貧者之孝也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蔡公逼试》:“三牲五鼎供朝夕,須勝似啜菽并飲水。”2.指生活清苦。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啜菽茹藿,自以味之極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辞知制诰第七状》:“如此則臣生負大罪,死負餘愧,雖進極榮顯,不若啜菽飲水長爲布衣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