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体成语解释: 声应气求
指情投意合或志同道合的人彼此间相互呼应或唱和。语出《易·干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” 明 刘若愚 《酌中志·见闻琐事杂记》:“如酌古准今,谈经论史,探性命之原,图不朽之业,乐声应气求而不孤者,则 刘君 、 郑君 是矣。” 清 陈田 《<明诗纪事己签>序》:“ 嘉靖 之季,以诗鸣者有后七子, 李 ( 李攀龙 ) 王 ( 王世贞 )为之冠;与前七子隔絶数十年,而此唱彼和,声应气求,若出一轨。” 孙中山 《驳“保皇报”》:“不知革命与洪门,志同道合,声应气求,合力举义,贵有应尽,非同利用。”参见“ 声气 ”。
繁体成语解释: 聲應氣求 指情投意合或志同道合的人彼此间相互呼应或唱和。语出《易·乾》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” 明 刘若愚 《酌中志·见闻琐事杂记》:“如酌古準今,談經論史,探性命之原,圖不朽之業,樂聲應氣求而不孤者,則 劉君 、 鄭君 是矣。” 清 陈田 《<明诗纪事己籤>序》:“ 嘉靖 之季,以詩鳴者有後七子, 李 ( 李攀龍 ) 王 ( 王世貞 )爲之冠;與前七子隔絶數十年,而此唱彼和,聲應氣求,若出一軌。” 孙中山 《驳“保皇报”》:“不知革命與洪門,志同道合,聲應氣求,合力舉義,貴有應盡,非同利用。”参见“ 聲氣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