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幹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5E79
【GBK编码】8ED6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1225111234112
【汉语拼音】gàn
【拼音编码】 gan4
【五笔编码】 fggh fjw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DAE
【注音符号】ㄍㄢˋ
【广东话】gon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幹 gàn
<释义1>见“干2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幹1 [ɡàn ㄍㄢˋ]
[《廣韻》古案切,去翰,見。]
“ 干5 ”的繁体字。
1.指器物、事物的主干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季春之月﹞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,金鐵、皮革筋、角齒、羽箭幹,脂膠丹漆,毋或不良。”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 淳于髠 曰:‘弓膠昔幹,所以爲合也。’” 司马贞 索隐:“昔,久舊也。幹,弓幹也。”《後汉书·公孙述传》:“ 蜀 地沃野千里……名材竹幹,器械之饒,不可勝用。” 李贤 注:“竹幹,竹箭也。” 晋 卢谌 《答魏子悌》诗:“崇臺非一幹,珍裘非一腋。”2.人和动植物躯体的主干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若以羣子之靈,獲保首領以没,惟是楄柎所以藉幹者。” 杜预 注:“幹,骸骨也。”《楚辞·招魂》:“魂兮歸來!去君之恆幹,何爲四方些?” 晋 左思 《蜀都赋》:“擢脩幹,竦長條。” 宋 叶適 《宿石门》诗:“ 石門 忽秀出,老幹蔭渟洪。” 清 张潮 《花鸟春秋》卷一:“春王正月,梅放其英於幹,與百卉争先。”3.指人和动物的胁。《仪礼·特牲馈食礼》:“佐食舉幹,尸受,振祭嚌之。佐食受加于肵俎,舉獸幹,魚一,亦如之。” 郑玄 注:“幹,正脅也。”《公羊传·庄公元年》:“ 齊侯 怒,與之飲酒。於其出焉,使公子 彭生 送之;於其乘焉,搚幹而殺之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幹,脇也。”4.根本;根源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臣聞之:愛親明賢,政之幹也;禮賓矜窮,禮之宗也。”《易·乾》:“貞者,事之幹也。” 汉 刘向 《列女传·陈寡孝妇》:“妾聞之:信者,人之幹也;義者,行之節也。” 清 王夫之 《读四书大全说·中庸第二二章二》:“誠無不幹乎性,性無不通乎誠。”5.才能,干略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理民之幹,優於將略。”《南史·孔灵符传》:“ 靈符 慤實有材幹,不存華飾,每所莅官,政績修理。”6.主管;从事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 顯 幹尚書事,尚書五人,皆其黨也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幹與管同,言管主其事。”《东观汉记·赵憙传》:“ 憙 内典宿衛,外幹宰職,正身立朝,未嘗懈惰。” 宋 范仲淹 《奏乞将所举许元张去惑下三司相度任使》:“内殿中丞 許元 ,智識通敏,可幹財賦。” 闻一多 《战後文艺的道路》:“干艺术是下流的,像今天看戏子和娼妓是一个样。”7.做;办理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二一:“且幹一件事,自家心不在這上,這一事便不成。” 元 秦简夫 《剪发待宾》第三折:“他則知道我是箇學士,不知小官所幹事務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九回:“明日幹了這事,便是這裏安身不得了。我却有個去處,我也有心要去。” 毛泽东 《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》:“我们就是不怕牺牲,不干则已,一干就干到底。”8.现引申为打,斗。 张天翼 《路》:“谁叫咱们投降鬼子,咱们干谁!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二七:“多数的 中国 人能象 胡阿毛 那样和 日本 人干, 中国 便成了有人的国家。”9.事务,事情。 宋 苏轼 《与滕达道书》之五十九:“甘子已拜賜矣,北方有幹,幸示諭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四回:“﹝ 吴用 ﹞分付主人家道:‘學生來時,説道先生今日有幹,權放一日假。’”10.建立;求取。 元 郑光祖 《三战吕布》第三折:“某乃 李肅 是也……坐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,每回臨陣,無不幹功。” 元 关汉卿 《金线池》第二折:“不如及早上朝取應,幹我自家功名去。” 元 金仁杰 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幹功名千難萬難,求身仕兩次三番。”11.用处;效果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九:“曉得没甚長筵廣席,要做好官也没幹,都把志氣灰了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况且 朱三 是窮人,討也没幹。”12.原为 汉 至 南北朝 时一种身分和地位低下的官吏,后变为供役使的奴仆。《後汉书·栾巴传》:“四遷 桂陽 太守。以郡處南垂,不閑典訓,爲吏人定婚姻喪紀之禮,興立學校,以奬進之。雖幹吏卑末,皆課令習讀。” 李贤 注:“幹,府吏之類也。《晉令》諸郡國不滿五千以下,置幹吏二人。”《晋书·良吏传·邓攸》:“ 攸 至門,門幹乃 攸 爲郎時幹。幹侯 勒 和悦,致之。”《宋书·沈演之传》:“ 勃 弟 統 , 大明 中爲著作佐郎。先是五省官所給幹僮,不得雜役。 太祖 世,坐以免官者前後百人。 統 輕役過差,有司奏免。 世祖 詔曰:自頃幹僮多不祗給,主可量聽行杖。得行幹仗,自此始也。” 清 黄轩祖 《游梁琐记·内黄大盗》:“知内捕無用,令弟帶幹數輩,就 陶 家襲捕。”13. 南北朝 时官员的一种俸禄。《北史·段韶传》:“ 天統 三年,除左丞相。四年,别封 永昌郡公 ,食 滄州 幹。”《北齐书·王松年传》:“以本官加散騎常侍,食 高邑縣 幹。”按,因“幹”可纳资代役,故 南北朝 时盛行“食幹”之制。参见“ 幹禄 ”。14.干部的简称。 毛泽东 《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》:“最重要的是,我们的军队受到了锻炼,兵勇,干智。”如:干群关系。15.附在钟甬上衔旋的刻成兽形的纽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凫氏》:“鍾縣謂之旋,旋蟲謂之幹。” 王引之 《经义述闻·周官下》:“旋蟲謂之幹者,銜旋之紐鑄爲獸形,居甬與旋之間而司管轄,故謂之幹。幹之爲言猶管也。”16.安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“幹,安也。”17.同“ 榦 ”。榦,筑墙时竖在两旁之木。参见“ 幹楨 ”。
幹2 [ɡān ㄍㄢ]
[《集韻》居寒切,平寒,見。]
“ 干6 ”的繁体字。
1.通“ 乾 ”。无水分或水分很少。与“湿”相对。《列子·黄帝》:“足之所履,隨風東西,猶木葉幹殻。” 清 沈涛 《交翠轩笔记》卷三:“幹,古幹濕正字,通假作乾。《列子·黄帝篇》‘木葉幹殻’, 張湛 注(按,當作 殷敬順 (《釋文》):‘幹音乾’,可證。”2.用天干(即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纪日的总称。《後汉书·律历志上》“記稱 大橈 作甲子” 刘昭 注引《月令章句》:“﹝ 大橈 ﹞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,謂之幹;作子丑以名月,謂之枝,枝幹相配,以成六旬。”
幹3 [hán ㄏㄢˊ]
[《集韻》河干切,平寒,匣。]
通“ 韓1 ”。
井垣,井栏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出跳梁乎井幹之上,入休乎缺甃之崖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 司馬云 :井欄也。 褚詮之 音《西京賦》作韓音。”《汉书·郊祀志下》:“立 神明臺 井幹樓 ,高五十丈,輦道相屬焉。” 颜师古 注:“ 井幹樓 積木而高,爲樓若井幹之形也。井幹者,井上木欄也……幹或作韓,其義並同。” 唐 刘方平 《铜雀妓》诗:“淚痕霑井幹,舞袖爲誰長。”
幹4 [ɡǎn ㄍㄢˇ]
[《集韻》古旱切,上旱,見。]
通“ 簳1 ”。
小竹。《文选·王褒〈洞箫赋〉》:“原夫簫幹之所生兮,于 江 南之丘墟。” 李善 注:“幹,小竹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