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康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5EB7
【GBK编码】BFB5
【笔画数】11
【笔顺】41351124134
【汉语拼音】kāng
【拼音编码】 kang1
【五笔编码】 yvi yvii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TGXK
【注音符号】ㄎㄤˉ
【广东话】hong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康 kāng
<释义1>安宁:~乐(l?)。~平。~宁。
<释义2>空,空虚:萝卜~了。
<释义3>宽阔:~庄。~衢(四通八达的大路)。
<释义4>无病:~健。~复。~泰。健~。
<释义5>丰盛:小~。~年。
<释义6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康1 [kānɡ ㄎㄤ]
[《廣韻》苦岡切,平唐,溪。]
“ 杭3 ”的被通假字。
1.安乐;安宁。《诗·大雅·民劳》:“民亦勞止,汔可小康。” 郑玄 笺:“康……安也。” 汉 张衡 《东京赋》:“君臣歡康,具醉熏熏。”《陈书·世祖纪》:“今元惡克殄,八表已康,兵戈静戢,息肩方在。”2.丰足;丰富。《诗·周颂·臣工》:“明昭上帝,迄用康年。” 高亨 注:“康年,即豐年。”《後汉书·陈蕃传》:“故緯象失度,陰陽謬序,稼用不成,民用不康。”3.褒扬;赞美。《礼记·祭统》:“康 周公 ,故以賜 魯 也。” 郑玄 注:“康,猶褒大也。” 北周 庾信 《贺新乐表》:“感天地而通神明,康帝德而光元象。”4.空虚。参见“ 康瓠 ”。5.治理。 汉 蔡邕 《独断》:“安樂治民曰康。”《周书·薛端传》:“設官分職,本康時務,苟非其人,不如曠職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》:“惟其能,可用康天下;惟其才,可用經百世。”6.四通八达的大路。《尔雅·释宫》:“五達謂之康。”参见“ 康莊 ”。7.除,除去。《陈书·世祖纪》:“朕哀矜黔庶,念康弊俗,思俾阻饑,方存富教。”8.康健。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命如南山石,四體康且直。” 唐 白行简 《李娃传》:“異時, 娃 謂生曰:‘體已康矣,志已壯矣。淵思寂慮,默想曩昔之藝業,可温習乎?’”9.同“ 糠 ”。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灰、康、粃、杯、馬矢,皆謹收藏之。” 毕沅 校注:“《説文》云:‘穅,穀皮也……康,或省字。’”10.荒歉。《穀梁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四穀不升謂之康。”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故三歲而一飢,六歲而一衰,十二歲一康。”11.通“ 庚 ”。赓续,继续。《诗·周颂·天作》:“彼作矣, 文王 康之。” 陈子展 直解:“古文康、庚字形相似,音相近,故得通叚也。”12.通“ 荒 ”。迷乱,耽乐无度。参见“ 康回 ”。13.通“ 荒 ”。大。参见“ 康爵 ”。14.姓。 南朝 梁 有 康绚 。见《梁书》本传。
康2 [kànɡ ㄎㄤˋ]
[《集韻》口浪切,去宕,溪。]
通“ 亢2 ”。
举。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崇坫康圭。” 郑玄 注:“康讀爲亢龍之亢。又爲高坫,亢所受圭奠于上焉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亢,舉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