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怍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00D
【GBK编码】E2F4
【笔画数】8
【笔顺】44231211
【汉语拼音】zuò,zhà
【拼音编码】 zuo4 zha4
【五笔编码】 nth nth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UMID
【注音符号】ㄗㄨㄛˋ,ㄓㄚˋ
【广东话】zok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怍 zuò
<释义1>惭愧:渐~。愧~。仰不愧于天,俯不~于人。
<释义2>(脸色)改变:“将即席,容毋~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怍 zhà
<释义1>〔??(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怍1 [zuò ㄗㄨㄛˋ]
[《廣韻》在各切,入鐸,從。]
1.羞惭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其言之不怍,則爲之也難。”《後汉书·文苑传下·祢衡》:“﹝ 禰衡 ﹞先解衵衣,次釋餘服,裸身而立,徐取岑牟、單絞而著之,畢,復參撾而去,顔色不怍。” 李贤 注:“怍,羞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与马运判书》:“比奉書,即蒙寵答,以感以怍。” 孙中山 《民权主义》第五讲:“上無愧於天,下無怍於民。”2.改变容色。《管子·弟子职》:“危坐鄉師,顔色毋怍。” 尹知章 注:“怍,謂變其容貌。”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將即席,容毋怍。” 郑玄 注:“怍,顔色變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