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怗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017
【GBK编码】9047
【笔画数】8
【笔顺】44221251
【汉语拼音】tiē,zhān
【拼音编码】 tie1 zhan1
【五笔编码】 nhk nhk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UIJ
【注音符号】ㄊㄧㄝˉ,ㄓㄢˉ
【广东话】tip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怗 tiē
<释义1>平定;使服帖:“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,卒~荆。”
<释义2>安宁:“田里老安~。”
<释义3>静:“乃~然无声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怗 zhān
<释义1>〔~懘(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怗1 [tiē ㄊㄧㄝ]
[《廣韻》他協切,入帖,透。]
1.平服。《公羊传·僖公四年》:“ 桓公 救中國而攘夷狄,卒怗 荆 。” 何休 注:“怗,服也。”2.安宁;安靜。《南齐书·倖臣传·刘系宗》:“百姓安怗。”《新唐书·杜牧传》:“唯 山東 不服,亦再攻之,皆不利。豈天使生人未至於怗泰邪?” 宋 王安石 《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》诗:“幸哉同聖時,田里老安怗。”3.贴近。《南史·羊侃传》:“有 孫荆玉 者,能反腰怗地,銜得席上玉簪。”
怗2 [zhān ㄓㄢ]
[《集韻》處占切,平鹽,昌。]
见“ 怗2懘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