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態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14B
【GBK编码】9142
【笔画数】14
【笔顺】54251135354544
【汉语拼音】tài
【拼音编码】 tai4
【五笔编码】 cexn dy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ZSRW
【注音符号】ㄊㄞˋ
【广东话】taai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態 tài
<释义1>见“态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態1 [tài ㄊㄞˋ]
[《廣韻》他代切,去代,透。]
“ 态1 ”的繁体字。
1.状态;情状;容貌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寧溘死以流亡兮,余不忍爲此態也。” 汉 司马相如 《上林赋》:“蕩蕩乎八川分流,相背而異態。” 北周 庾信 《〈赵国公集〉序》:“發言爲論,下筆成章,逸態横生,新情振起。” 唐 孙鲂 《看牡丹》诗之一:“北方有態須傾國, 西子 能言亦喪家。” 宋 叶適 《邵子文墓志铭》:“後余行四方,而君亦在焉,則士大夫重其能歌詩,工四六,雅安異同,無寒士態。” 茅盾 《秋收》三:“水是有了,那些稻依然垂头弯腰,没有活态。”2.通“ 慝 ”。邪恶;欺诈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讒夫多進,反覆言語生詐態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荀子八》:“態,讀爲姦慝之慝,言言語反覆,則詐慝從此生也。以態爲慝者,古聲不分去、入也。”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足下上畏太后之嚴,下惑於姦臣之態,居深宫之中,不離阿保之手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態謂姦臣諂詐之志也。”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 賀良 等反道惑衆,姦態當窮竟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成帝绥和二年》:“唯陛下執乾剛之德,强志守度,毋聽女謁、邪臣之態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