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憙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199
【GBK编码】9183
【笔画数】16
【笔顺】1212514312514544
【汉语拼音】xǐ
【拼音编码】 xi3
【五笔编码】 fku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BJJW
【注音符号】ㄒㄧˇ
【广东话】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憙 xǐ
<释义1>古同“喜”。
<释义2>指容易发生某种变化:“有叶者,~烂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憙1 [xǐ ㄒㄧˇ]
[《廣韻》虚里切,上止,曉。]
[《廣韻》許記切,去志,曉。]
1.同“ 喜 ”。喜悦。《荀子·尧问》:“ 楚莊王 以憂,而君以憙!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諸所過毋得掠鹵, 秦 人憙, 秦 軍解,因大破之。” 宋 陆游 《开东园路北至山脚》诗:“今朝有憙誰能識,不用人扶亦自行。” 朱执信 《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》:“語以人各百金者,不以爲憙;語以百人而其中可得萬金者,則雀躍從之。”2.喜好;爱好。《墨子·鲁问》:“國家憙音湎酒,則語之《非樂》、《非命》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 九侯 女不憙淫, 紂 怒殺之,而醢 九侯 。”《後汉书·东夷传序》:“ 東夷 率多土著,憙飲酒歌舞。” 章炳麟 《送印度钵逻罕保什二君序》:“ 支那 士人憙言政治而性嗜利。”3.谓容易发生某种变化。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种麻》:“有葉者,憙爛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