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 加入收藏
 关于我们
当前位置:疑难字查询网(疑难汉字速查手册)_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>> 汉字释义 >> 浏览文章
應 汉语拼音yīng,yìng 五笔编码 yid ywwn !
时间: 2013年06月22日 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作者: 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浏览次数:
“應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Unicode编码】061C9
【GBK编码】91AA
【笔画数】17
【笔顺】41332324111214544
【汉语拼音】yīng,yìng
【拼音编码】 ying1 ying4
【五笔编码】 yid yww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TGNW
【注音符号】ㄧㄥˉ,ㄧㄥˋ
【广东话】jing1 jing3
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
應 yīng ===================== 應 yìng <释义1>均见“应”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

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
應1 [yīnɡ ㄧㄥ] [《廣韻》於陵切,平蒸,影。] “ 应1 ”的繁体字。 1.应当,应该。《诗·周颂·赉》:“ 文王 既勤止,我應受之。” 毛 传:“應,當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風興雲蒸,事無不應。” 高诱 注:“應,當也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一九回:“大膽應無懼,雄心誓不回。” 魏巍 《东方》第六部第十二章:“他觉得只有这样,才是一个共产党员所应采取的行动。”2.认为是;是。《庄子·寓言》:“與己同則應,不舆己同則反。” 成玄英 疏:“與己同見則應而爲是。” 唐 王维 《偶然作》诗之六:“宿世謬詞客,前身應畫師。” 宋 王安石 《上巳闻苑中乐声》诗:“更覺至尊思慮遠,不應全爲拙倡優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不是當朝勳戚第,也應前代帝王家。”3.所有,全部。 宋 苏辙 《再论京西水柜状》:“應退出地皆撥還本主;應水占地皆以官地對還。” 清 李渔 《意中缘·悟作》:“老爺在書房有事,分付一應客到,不許亂傳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九回:“凡一應事,都是他提着太太行,連老爺在家出外去的一應大小事,他都知道。”4.副词。表示动作、行为是立即进行的。相当于“很快”、“立即”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感虚》:“或時 燕王 好用刑,寒氣應至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佗传》:“若當灸,不過一兩處,每處不過七八壯,病亦應除。”5.副词。表示料想之词。犹恐怕、大概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走笔戏书应令》诗:“秋來應瘦盡,偏自著腰身。” 南唐 李煜 《虞美人》词:“雕闌玉砌應猶在,只是朱顔改。” 毛泽东 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词:“神女應無恙,當驚世界殊。”6.副词。犹曾;须。多与“不”或“未”连用。 唐 吴融 《风雨吟》:“尋常倚月復眠花,莫説斜風兼細雨,應不知天地造化是何物,亦不知榮辱是誰主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评定试卷》诗:“疑有高鴻在寥廓,未應回首顧張羅。” 宋 苏轼 《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作》词:“不應有恨,何事偏向别時圓?”7.犹顾,知。 宋 陈师道 《河上》诗:“還家慰兒女,歸路不應長。” 宋 周紫芝 《临江仙·送光州曾使君》词:“只愁飛詔下青冥。不應霜塞晚,横槊看詩成。”8.通“ 膺 ”。当,判处。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:“私欲養求,不給則應。” 杜预 注:“所求不給,則應之以罪。”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上一》:“不給則應。” 吴则虞 集释引 于省吾 曰:“應、膺古同字……此云不給則膺懲之也。”9.古国名。在今 河南省 鲁山县 东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 邘 、 晉 、 應 、 韓 , 武 之穆也。” 杜预 注:“四國皆 武王 子。 應國 在 襄陽 城父縣 西。”10.姓。 應2 [yìnɡ ㄧㄥˋ] [《廣韻》於證切,去證,影。] “ 应2 ”的繁体字。 1.受;接受。《书·康诰》:“惟弘王應保 殷 民。” 孙星衍 疏:“ 韋昭 注《國語》曰:‘應,受也。’”《管子·小匡》:“應公之賜,殺之黄泉,死且不朽。” 晋 干宝 《晋纪·论晋武帝革命》:“爲而不有,應而不求。” 唐 韩愈 《崔评事墓铭》:“自 江 南應節度使 王栖曜 命於 鄜州 。” 柯岩 《奇异的书简·东方的明珠二》:“随后她应观众的要求,劈线给他们看。”2.应声,回答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或聘於 莊子 。 莊子 應其使曰:‘子見夫犧牛乎?’”《後汉书·齐武王縯传》:“ 樊宏 謂 伯升 曰:‘昔 鴻門 之會, 范增 舉玦以示 項羽 。今 建 此意,得無不善乎?’ 伯升 笑而不應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回:“由洒家叫唤,没一個應。” 茅盾 《林家铺子》五:“‘嗯--’筹思了半晌, 林先生 勉强应着,脸色像是死人。”3.应允;许诺。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阿母謂阿女:‘汝可去應之。’” 唐 韩愈 《祭裴太常文》:“贈必固辭,求無不應,孰云具美,而不永年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六回:“説是要救 寳玉 的命,諸事將就,自然應的。”4.应和。《易·乾》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與萬物回周旋轉,不爲先唱,感而應之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咏风》:“誰遣汝而號,誰應汝而唱?”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重圆》:“珊珊步躡高霞唱,更泠泠節奏應宫商。”5.响应。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 朱虚侯 欲從中與大臣爲應。”《周书·文帝纪下》:“先是 河 南豪傑多聚兵應 東魏 ,至是各率所部來降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唐故特进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南府君睢阳庙碑》:“裂裳而千里來應,左袒而一呼皆至。”6.符合;适应;顺应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曲者中鈎,直者應繩。”《艺文类聚》卷十八引 南朝 梁 江淹 《丽色赋》:“言必入媚,動必應規。” 宋 曾巩 《光禄少卿晁公墓志铭》:“ 閭丘夫人 爲身治家皆應儀度。” 明 唐寅 《筠隐记》:“筠之爲物也,其圓應規,其直應矩。”7.指照应。 宋 姜夔 《续书谱》:“草書之體……又一字之體率有多變,有起有應,如此起者當如此應,各有義理。”8.应付;对付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樞始得其環中,以應無窮。” 汉 袁康 《越绝书·外传枕中》:“今諸侯之地,或多或少,彊弱不相當,兵革暴起,何以應之?” 刘半农 《学徒苦》诗:“复令前门应主顾,后门洗缶涤壶!”9.支付;供给。 唐 韩愈 《潮州祭神文》之二:“農夫桑婦,將無以應賦税,繼衣食也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六回:“但軍馬經過,却望應些錢糧。”10.感应;应验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天應至矣,人事未盡也,王姑待之。”《後汉书·张奂传》:“又大風雨雹,霹靂拔樹,詔使百僚各言災應。” 唐 韩愈 《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》诗:“潛心默禱若有應,豈非正直能感通。”《元朝秘史》卷一:“ 也速該 親家,原來你今日將這兒子來,應了我的夢,必是你 乞顔 人氏的吉兆。” 周而复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三:“不能再让 朱半天 糟蹋,要离开村子。现在真的应了歌子的调调了。”11.迎击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夫以 蘇子 之賢,將而應弱 燕 , 燕 必破矣。”12.古乐器名。小鼓。《诗·周颂·有瞽》:“應田縣鼓,鞉磬柷圉。” 毛 传:“應,小鞞也;田,大鼓也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笙师》:“笙師管教龡竽、笙、塤、籥、簫、篪、籧、管,舂牘、應、雅,以教祴樂。”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:“應,長六尺五寸,其中有椎。” 唐 皮日休 《九夏歌·祴夏》:“禮酒既竭,嘉賓既悦,應爲之節。”自注:“應,樂器也。”13.同“ 雁 ”。参见“ 應2步 ”。14.通“ 颜 ”。参见“ 應2行 ”。

发表评论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上一篇:懈 汉语拼音xiè 五笔编码 nq nqe nqeh 下一篇文章:懋 汉语拼音mào 五笔编码 scbn
我也说两句

热门信息
最新更新
关于疑难字查询网 | 站长信箱
Copyright 2008-2012 Powered by HaoSystem.COM,疑难字查询网(疑难汉字速查手册) All Rights Reserved.
E-Mail:hljbg@163.com
黑ICP备0900024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