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抎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28E
【GBK编码】9264
【笔画数】7
【笔顺】1211154
【汉语拼音】yǔn
【拼音编码】 yun3
【五笔编码】 rfcy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DBZS
【注音符号】ㄩㄣˇ
【广东话】wan5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抎 yǔn
<释义1>丧失:“国家灭亡,~失社稷。”
<释义2>发声。
<释义3>古通“陨”,坠落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抎1 [yǔn ㄩㄣˇ]
[《廣韻》云粉切,上吻,云。]
1.损失;陨坠。《说文·手部》“抎”字下引《春秋传》:“抎子,辱矣。” 段玉裁 注:“ 成公 二年《左傳》:‘ 石稷 謂 孫良夫 曰:“子,國卿也。隕子,辱矣。”’ 許 所據本作抎,正謂失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音初》:“王及 蔡公 抎於 漢中 。”2.敲击。 汉 扬雄 《法言·先知》:“籩豆不陳,玉帛不分,琴瑟不鏗,鐘鼓不抎,則吾無以见聖人矣。” 汪荣宝 义疏:“《子華子·虎會》云:‘鐘皷柷圉,日以抎考而和聲不聞。’抎考連文,義當相近,正合《法言》此文語意。”一说,通“ 耺 ”。听见。 李轨 注:“不抎,于粉切,天復本作‘耺’,音雲,耳中聲也。”3.见“ 抎抎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