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攣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523
【GBK编码】9481
【笔画数】23
【笔顺】41112515544445544443112
【汉语拼音】luán
【拼音编码】 luan2
【五笔编码】 xyxr yor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ZSMD
【注音符号】ㄌㄨㄢˊ
【广东话】lyun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攣 luán
<释义1>见“挛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攣1 [luán ㄌㄨㄢˊ]
[《廣韻》吕員切,平仙,來。]
“ 挛1 ”的繁体字。
1.牵系不断;连缀。《易·中孚》:“九五:有孚攣如,无咎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攣如者,相牽繫不絶之名也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既繫攣於世教矣,何用大道爲自眩曜?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七六引 唐 戴孚 《广异记·郑会》:“於溝中得其屍,失頭所在。又聞語云:‘頭北行百餘步,桑樹根下者也。到舍,可以穀樹皮作綫攣之。’” 明 陆采 《怀香记·毕姻封锡》:“伉儷恩濃,唱隨道始,赤繩早攣雙踵。”2.抽搐,痉挛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其(邪)留於筋骨之間,寒多則筋攣骨痛。” 王冰 注:“攣,急也。” 唐 元稹 《望云骓马歌》:“肉綻筋攣四蹄脱,七馬死盡無馬騎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洪範传》:“筋散則不攣,故辛可以養筋。”3.卷曲不能伸展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先生曷鼻,巨肩,魋顔,蹙齃,膝攣。”《後汉书·杨彪传》:“ 彪 見 漢 祚將終,遂稱足攣,不復行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赠陈君景初》诗:“攣足四五年,下針使之走。”《清史稿·孝义传·崔长生》:“﹝ 崔長生 ﹞生而瘖,手又攣。”
攣2 [liàn ㄌㄧㄢˋ]
[《集韻》龍眷切,去綫,來。]
同“ 戀1 ”。“ 挛2 ”的繁体字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