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旛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5DB
【GBK编码】94F5
【笔画数】18
【笔顺】415331343123425121
【汉语拼音】fān
【拼音编码】 fan1
【五笔编码】 yttl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SYPK
【注音符号】ㄈㄢˉ
【广东话】faan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旛 fān
<释义1>同“幡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旛1 [fān ㄈㄢ]
[《廣韻》孚袁切,平元,敷。]
[《廣韻》附袁切,平元,奉。]
亦作“ 旙1 ”。
1.长幅下垂的旗。亦泛指旌旗。后作“幡”。 汉 王粲 《务本论》:“末世之吏,負青旛而布春令,有勸農之名,無賞罰之實。” 唐 刘禹锡 《西塞山怀古》诗:“千尋鐵鎖沉 江 底,一片降旛出 石頭 。”《醒世恒言·吕洞宾飞剑斩黄龙》:“行到 馬行街 ,只見揚旛掛榜做好事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闲话》:“禮部奉了僞旨,將梓宫擡送皇陵,我執旛送殯。”2.见“ 旛旛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