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晬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66C
【GBK编码】958D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251141343412
【汉语拼音】zuì
【拼音编码】 zui4
【五笔编码】 jyw jyw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KSOE
【注音符号】ㄗㄨㄟˋ
【广东话】zeoi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晬 zuì
<释义1>古代称婴儿满一百天或一周岁:三月能行,~而能言。
<释义2>一昼夜:“~时脉还。”
<释义3>周;周年。
<释义4>古同“睟”,润泽的样子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晬1 [zuì ㄗㄨㄟˋ]
[《廣韻》子對切,去隊,精。]
1.周,满一周期。《灵枢经·寿夭刚柔》:“﹝綿絮、布等﹞并内酒中……五日五夜,出布綿絮,曝乾之,乾復漬,以盡其汁。每漬必晬其日,乃出乾。”2.周岁。特指婴儿满周岁或满月、满百日。 唐 韩愈 《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》:“ 岌 爲 蜀州 晉原 尉,生公,未晬以卒。”《辽史·太祖纪上》:“三月能行,晬而能言。”《清史稿·列女传二·李氏女》:“ 李 嫁生子,方晬,而喪夫。”3.通“ 睟 ”。温润貌。参见“ 晬容 ”、“ 晬穆 ”。4.通“ 睟 ”。纯,纯粹。参见“ 晬清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