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栭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82D
【GBK编码】96E9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1234132522
【汉语拼音】ér
【拼音编码】 er2
【五笔编码】 sdmj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FGL
【注音符号】ㄦˊ
【广东话】ji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栭 ér
<释义1>柱顶上支承梁的方木:“雕楹玉磶,绣~云楣。”
<释义2>木耳,枯木上生的菌类植物。
<释义3>茅栗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栭1 [ér ㄦˊ]
[《廣韻》如之切,平之,日。]
1.枯木上所生的菌类植物。即木耳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芝栭蔆椇,棗栗榛柿。” 孔颖达 疏引 王肃 曰:“無華而實者名栭,皆芝屬也。” 清 方以智 《物理小识·饮食类·菌栭》:“凡木耳曰栭。”2.柱上支承大梁的方木。《文选·张衡〈西京赋〉》:“雕楹玉磶,繡栭雲楣。” 薛综 注:“栭,斗也。”3.木名。栗之一种。即茅栗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果一·栗》:“栗之大者爲板栗……小如指頂者爲茅栗,即《爾雅》所謂栭栗也。” 清 程际盛 《续方言补正》:“ 江 淮 之間呼小栗爲栭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