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歎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B4E
【GBK编码】9A55
【笔画数】15
【笔顺】122125111343534
【汉语拼音】tàn
【拼音编码】 tan4
【五笔编码】 akf akfw kcy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AOR
【注音符号】ㄊㄢˋ
【广东话】taan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歎 tàn
<释义1>见“叹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歎1 [tàn ㄊㄢˋ]
[《廣韻》他旦切,去翰,透。]
1.吟哦,歌咏。 汉 王褒 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有二人焉,乘輅而歌,倚輗而聽之,詠歎中雅,轉運中律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杂诗》:“絃超 子野 ,歎過 緜駒 。”《文选·曹植〈与吴季重书〉》:“足下鷹揚其體,鳳歎虎視。” 李善 注:“歎,猶歌也。”2.赞美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賓入大門而奏《肆夏》……卒爵而樂闕, 孔子 屢歎之。” 郑玄 注:“美此禮也。”《论语·子罕》:“ 顔淵 喟然歎曰:‘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,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。’”《後汉书·孔融传》:“ 文舉 盛歎 鴻豫 名實相副。”3.和唱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《清廟》之歌,一唱而三歎也。” 杨倞 注:“一人倡,三人歎,言和之者寡也。” 宋 朱熹 《诗·纲领》:“歎,即和聲也。”4.叹气,叹息。《诗·邶风·泉水》:“我思肥泉,兹之永歎。” 汉 王逸 《〈九叹〉序》:“歎者,傷也,息也。”5.乐府诗体名。《文选·潘岳〈笙赋〉》:“ 荆王 喟其長吟, 楚 妃歎而增悲。” 李善 注:“《歌録》曰:吟歎四曲,《王昭君》、《楚妃歎》、《楚王吟》、《王子喬》,皆古辭。” 宋 严羽 《沧浪诗话·诗体》:“﹝詩體﹞又有以‘歎’名者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