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殽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BBD
【GBK编码】9AA5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341325113554
【汉语拼音】xiáo,yáo,xiào
【拼音编码】 xiao2 yao2 xiao4
【五笔编码】 qdec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OSQQ
【注音符号】ㄒㄧㄠˊ,ㄧㄠˊ,ㄒㄧㄠˋ
【广东话】ngaau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殽 xiáo
<释义1>同“淆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殽 yáo
<释义1>古同“肴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殽 xiào
<释义1>古同“效”,效法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殽1 [xiáo ㄒㄧㄠˊ]
[《廣韻》胡茅切,平肴,匣。]
错杂;混杂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如是,而加之以無私,重之以不殽,能避怨矣。” 韦昭 注:“殽,雜也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鑄作錢布皆用銅,殽以連錫。” 清 龚自珍 《〈绩溪胡户部文集〉序》:“其業之有籍焉,其成之有名焉,殽爲若干家,釐爲總集若干,别集若干。” 梁启超 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·例言》:“其學科之範圍最廣,其研究之方法最殽。”
殽2 [yáo ㄧㄠˊ]
[《廣韻》胡茅切,平肴,匣。]
1.通“ 肴 ”。带骨的熟肉。《诗·大雅·既醉》:“既醉以酒,爾殽既將。”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凡進食之禮,左殽右胾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熟肉帶骨而臠,曰殽。”参见“ 殽2烝 ”。2.通“ 肴 ”。泛指菜肴。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:“醓醢以薦,或燔或炙,嘉殽脾臄,或歌或咢。” 郑玄 笺:“薦之禮,非葅則醓醢也。燔用肉,炙用肝,以脾函爲加,故謂之嘉。” 唐 戴孚 《广异记》:“大設珍殽,多諸異果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鍋竈傍崖存火迹,樽罍靠案見殽渣。”3.通“ 肴 ”。吃;食用。《诗·魏风·园有桃》:“園有桃,其實之殽。” 朱熹 集传:“殽,食也。” 吴闿生 注:“非穀而食之,曰殽。”4.同“ 崤 ”。古地名。古代九塞之一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 晉 人禦師必於 殽 。” 杜预 注:“ 殽 在 弘農 澠池縣 西。”
殽3 [xiào ㄒㄧㄠˋ]
[《集韻》後教切,去效,匣。]
通“ 效1 ”。
1.效法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禮,必本於天,殽於地,列於鬼神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殽,效也。” 清 江藩 《汉学师承记》卷一:“本天殽地,經國坊民,治法備矣。”2.效果;征验。 汉 扬雄 《太玄·密》:“密於腥臊,三日不覺殽。” 范望 注:“殽,效也。言相克害,終日不效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