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母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BCD
【GBK编码】C4B8
【笔画数】5
【笔顺】55414
【汉语拼音】mǔ
【拼音编码】 mu3
【五笔编码】 xgu xgui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ZY
【注音符号】ㄇㄨˇ
【广东话】mou5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母 mǔ
<释义1>妈妈,娘:~亲。~性。~系。慈~。~忧(称母亲去世)。
<释义2>对女性长辈的称呼:姑~。舅~。
<释义3>雌性的,与“公”相对:~鸡。
<释义4>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:~国。~校。~音(元音)。
<释义5>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:螺丝~。子~扣。
<释义6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母1 [mǔ ㄇㄨˇ]
[《廣韻》莫厚切,上厚,明。]
1.母亲。《书·尧典》:“父頑,母嚚, 象 傲,克諧。” 晋 李密 《陈情事表》:“﹝ 密 ﹞行年四歲,舅奪母志。” 清 刘大櫆 《钱节妇传》:“ 吴中 兵起, 孝則 之母及弟妹皆赴 震澤 以死。”2.称家族、亲戚中之女性长辈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國君世子生……擇於諸母與可者,必求其寬裕、慈惠、温良、恭敬、慎而寡言者,使爲子師。其次爲慈母,其次爲保母。” 郑玄 注:“諸母,衆妾也。”3.特指祖母。 晋 李密 《陈情事表》:“臣無祖母,無以至今日;祖母無臣,無以終餘年。母孫二人,更相爲命。”4.乳母。《国语·越语上》:“生三人,公與之母。” 韦昭 注:“母,乳母也。”5.对妇女的敬称、美称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及 括 將行,其母上書言於王曰:‘ 括 不可使將……’王曰:‘母置之,吾已决矣。’” 王国维 《观堂集林·女字说》:“男子曰某父,女子曰某母,蓋男子之美稱莫過於父,女子之美稱莫過於母。”6.泛指妇女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 信 釣於城下,諸母漂,有一母見 信 飢,飯 信 。”《东观汉记·朱暉传》:“﹝賊﹞欲裸奪婦女衣服,昆弟賓客皆惶迫,伏地莫敢動, 暉 拔劍前曰:‘財物皆可取,諸母衣不可得。’”7.人母仪范。《汉书·元后传论》:“及 王莽 之興,由 孝元后 歷 漢 四世爲天下母。”《宋史·乐志九》:“爲 太宗 后,爲天下母。”8.谓作母亲的仪范。《东观汉记·光烈阴皇后传》:“上以后賢仁,宜母天下。”《新唐书·罗艺传》:“﹝ 李 ﹞謂 藝 妻 孟 曰:‘妃相貴,當母天下。’”9.哺育;抚养。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吏奉 厲王 詣上,上悔,令 吕后 母之。”《北齐书·高叡传》:“﹝ 叡 ﹞特爲 高祖 所愛,養於宫中,令 游娘 母之,恩同諸子。”《新五代史·唐淑妃王氏传》:“ 明宗 後宫有生子者,命妃母之。” 严复 《原强》:“聖哲篤生,母我群黎。”10.雌性的。多指动物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五母雞,二母彘。”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作酱法》:“九月内,取母蟹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一回:“ 湘雲 道:‘走獸飛禽,雄爲陽,雌爲陰……’ 翠縷 道:‘這是公的,還是母的呢?’”11.本源;根本。《老子》:“天下有始,以爲天下母。”《商君书·说民》:“禮樂,淫佚之徵也;慈仁,過之母也。” 朱师辙 解诂:“母,本也。慈仁不足以懲惡,故爲生過之本。” 汉 焦赣 《易林·否之巽》:“杜口絶舌,言爲禍母。” 郭小川 《厦门风姿》诗:“真理才是生命之光,斗争才是和平之母。”12.指主干。 汉 焦赣 《易林·睽之困》:“大樹之子,百條共母。”13.物之能产生它物者。 汉 焦赣 《易林·履之姤》:“重伯黄寳,宜以我市,嫁娶有息,利得過母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雨钱》:“﹝翁﹞笑曰:‘此大易事,但須得十數錢作母。’” 梁启超 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》第九章:“生利之功,一養之後,歲歲無窮,母轉爲貨,貨復轉母,一國生利之民皆將賴之。”此指本钱。《元史·释老传·八思巴》:“﹝ 世祖 ﹞命製 蒙古 新字,字成上之。其字僅千餘,其母凡四十有一。” 梁启超 《〈沈氏音书〉序》:“吾師 南海 康長素 先生,以小兒初學語之聲爲天下所同,取其十六音以爲母。”此指字母。《通志·六书二》:“序曰:象形、指事,文也;會意,字也。文合而成字。文有子母,母主義,子主聲,一子一母爲諧聲。” 唐兰 《中国文字学·前论》:“﹝ 鄭樵 ﹞以獨體爲文,合體爲字,立三百三十母爲形之主,八百七十子爲聲之主,合千二百文,成無窮之字。”此指汉字表形的符号。如:母液、工作母机;酒母、麻母;声母、韵母等。14.并比之物中的重者、大者、粗者(与轻者、小者、细者谓“子”对称)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 景王 十一年,將鑄大錢……於是乎有子權母而行,民皆得焉。” 韦昭 注:“重曰母,輕曰子,以貿物。”《诗·齐风·卢令》“盧重環” 毛 传:“重環,子母環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謂大環貫一小環也。” 三国 魏 阮籍 《咏怀》之九:“昔聞 東陵 瓜,近在 青門 外。連軫距阡陌,子母相鈎帶。”15.指凹凸配套部件中的凹件。如母螺丝,母榫等。16.数学名词。指分数中的分母。《九章算术·方田》:“術曰:‘母互乘之,並以爲實,母相乘爲法。’”17.方言。指话题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四六回:“我見他説的話離了母,我恐怕他後來改了口。”18.通“ 姆 ”。女师。《公羊传·襄公三十年》:“吾聞之也,婦人夜出,不見傅,母,不下堂。” 何休 注:“選老大夫爲傅,選老大夫妻爲母。本又作姆,同。” 汉 焦赣 《易林·萃之益》:“童女無媒,不宜動摇,安其室廬,傅、母何憂!”19.通“ 畝 ”。田亩。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天降祉福, 唐叔 得禾,異母同穎,獻之 成王 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《尚書》曰‘異畝’。此‘母’義並通。” 钱大昕 《廿二史考异·史记四》:“‘異母同穎’……古文畝爲畮,母即畮之省。”20.姓。 明 有 母德纯 。见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》。
母2 [wú ㄨˊ]
“ 毋1 ”的古字。
无;不要。《殷契粹编》三二九片:“貞母又。” 郭沫若 考释:“母字讀爲‘毋’,古本一字,後乃分化。”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《老子·德经》:“母閘其所居。”《墨子·备穴》:“文盆母少四斗。” 于省吾 《双剑誃诸子新证·墨子》:“金文‘毋’字均作‘母’。此猶存古字。”
母3 [mú ㄇㄨˊ]
[《集韻》蒙脯切,平模,明。]
通“ 模2 ”。
1.模仿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煎醢加于黍食上,沃之以膏,曰淳母。” 郑玄 注:“母,讀曰模,模,象也,作此象淳熬。”2.标准。参见“ 母3兒 ”。3.模子。参见“ 母3兒 ”。
母4 [wǔ ㄨˇ]
[《集韻》罔甫切,上噳,微。]
通“ 侮1 ”。
轻慢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《老子·道经》:“大上,下知有之,其次親譽之,其次畏之,其下母之。”母,通行本《老子》作“侮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