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毒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BD2
【GBK编码】B6BE
【笔画数】9
【笔顺】112155414
【汉语拼音】dú,dài
【拼音编码】 du2 dai4
【五笔编码】 gxgu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CIZY
【注音符号】ㄉㄨˊ,ㄉㄞˋ
【广东话】duk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毒 dú
<释义1>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:~气。~性。~饵。~药。~蛇。吸~。贩~。
<释义2>害,伤害:~害。~化。~杀。莫予~也(没有谁能危害我,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)。
<释义3>凶狠,猛烈:~辣。~计。~刑。狠~。恶~。
<释义4>恨,以为苦:令人愤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毒 dài
<释义1>古同“玳”,玳瑁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毒1 [dú ㄉㄨˊ]
[《廣韻》徒沃切,入沃,定。]
1.毒物。《易·噬嗑》:“噬腊肉,遇毒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毒者,苦惡之物也。”《文选·左思〈蜀都赋〉》:“戟食鐵之獸,射噬毒之鹿。” 刘逵 注:“有神鹿,兩頭,主食毒草,名之食毒鹿,出 雲南郡 。” 唐 韩愈 《县斋读书》诗:“南方本多毒,北客恆懼侵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三回:“不料説這裏的姑娘服毒死了,他就氣得亂嚷亂叫。”2.特指鸦片、海洛因等毒品。如贩毒、吸毒。又喻指对思想意识有害的事物。如:封建遗毒。3.投毒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 秦 人毒 涇 上流,師人多死。” 北周 王褒 《从军行》之一:“牧馬濱長 渭 ,營軍毒上 涇 。” 唐 皮日休 《药鱼》诗:“何必重傷魚,毒 涇 猶可作。”4.用毒物杀害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有白石焉,其名曰礜,可以毒鼠。”《新唐书·长孙无忌传》:“皇太子 建成 毒王,王病,舉府危駭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八:“汝父既與他同宿,被他毒了,想就死在那房裏的了。”5.伤害;危害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莫余毒也已。” 汉 王符 《潜夫论·断讼》:“不則髠其夫妻,徙千里外劇縣,乃可以毒其心而絶其後,姦亂絶,則太平興矣。”《明史·朱纨传》:“未幾,海寇大作,毒東南者十餘年。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诛妖檄文》:“既盗我邦之珍寳,又毒我國之身靈。”6.祸患,祸害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乃不畏,戎毒於遠邇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毒爲禍患也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诸子》:“暨於暴 秦 烈火,勢炎 崐岡 ,而煙燎之毒,不及諸子。” 廖仲恺 《支援江门油业工人通电》:“吾輩工人,利害與同,豈能任此横行,長爲吾輩工人之大毒。”7.罪恶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 楚 王方侈,天或者欲逞其心,以厚其毒而降之罰,未可知也。” 唐 欧阳詹 《怀忠赋》:“天生彼 辛 兮,用殲覆於 夏 家,欲悠悠而罔極,毒浩浩其無涯。”8.怨恨,憎恨。 银雀山 汉 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行篡》:“死者不毒,奪者不愠。”《後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每念 靈帝 ,令人憤毒。” 李贤 注:“毒,恨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悲之,且曰:‘若毒之乎?余將告於蒞事者,更若役,復若賦,則何如?’”9.担忧;患苦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仙聖毒之,訴之於帝。” 殷敬顺 释文:“毒,病也。” 晋 陆云 《逸民赋》:“毒萬物之諠譁兮,聊漁釣於此澤。” 宋 沈辽 《和颖叔蓬莱阁》:“海上僊山豪,泛泛隨狂潮。仙人毒其危, 禺强 資巨鰲。”10.苦楚。 晋 袁宏 《後汉纪·桓帝纪上》:“欲犯王怒,觸帝禁,伏於兩觀之下,陳寫痛毒之冤,然後登金鑊,入沸湯,雖死而不恨。” 宋 苏轼 《与朱鄂州书》:“去歲夏中,其妻一産四子,楚毒不可堪忍,母子皆死。”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·病後杂谈之馀》:“自有历史以来, 中国 人是……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,也都身受过。”11.厚;多。《书·微子》:“天毒降災荒 殷 邦,方興沈酗於酒。” 清 俞樾 《古书疑义举例·以双声叠韵字代本字例》:“《尚書·微子篇》‘天毒降災荒 殷國 ’,《史記·微子世家》作‘天篤下災亡 殷國 ’。篤者,厚也,言天厚降災咎以亡 殷國 也。篤與毒,亡與荒皆疊韻,此以疊韻字代本字之例也。”12.暴烈;猛烈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臣觀 吴王 之色,類有大憂,小則嬖妾、嫡子死,不則國有大難,大則 越 入 吴 。將毒,不可與戰。” 韦昭 注:“毒猶暴也。言若猛獸被毒悖暴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四一回:“他兩個只管論那妖精的手段,講那妖精的火毒。” 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四:“八月的一天,太阳正毒,母子俩在望不见屯落的大道上走着。”13.指极盛的热气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言毒》:“夫毒,太陽之熱氣也。”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豪爽》:“時暑毒方甚,上在凉殿坐後,水激扇車,風獵衣襟。” 清 侯方域 《止贾三兄过禹州书》:“且七月秋陽方熾,雨潦時行,上冒炎毒,下苦濕蒸。”14.指酷刑。《後汉书·陈禅传》:“及至,笞掠無筭,五毒畢加。”《明史·刑法志三》:“全刑者曰械,曰鐐,曰棍,曰拶,曰夾棍。五毒備具,呼謈聲沸然。”15.犹甚于。 唐 李白 《北上行》:“殺氣毒劍戟,嚴風裂衣裳。” 唐 王建 《送张籍归江东》诗:“五月天氣熱,波濤毒於湯。”16.狠;狠毒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三:“父親便將小的毒咬一口,咬落耳朵。”17.古 印度 刑法之一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印度总述》:“拒違所犯,耻過飾非,欲究情實,事須案者,凡有四條:水、火、稱、毒……毒則以一羖羊,剖其右髀,隨被訟人所食之分,雜諸毒藥置剖髀中,實則毒發而死,虚則毒歇而穌。”18.通“ 熟 ”。成熟。《老子》:“故道生之,德畜之,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,養之覆之。” 高亨 正诂:“毒當讀爲熟……音同通用。”19.通“ 督 ”。治理。《易·师》:“以此毒天下,而民從之。”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:“毒,治也。”20.通“ 竇 ”。门户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無門無毒,一宅而寓於不得已,則幾矣。” 陈鼓应 今注引 奚侗 曰:“‘毒’當作‘竇’,音同相假。《左襄十年傳》:‘ 王叔 之宰曰:“蓽門閨竇之人。”是‘門’、‘竇’連文之證。’”21.用同“ 纛 ”。大旗。 宋 罗泌 《路史·後纪五·疏仡纪一》:“故五旗五麾六毒,而制其陣。” 元 尚仲贤 《气英布》第四折:“兩員將各自尋門路,整彪軀輪巨毒。”
毒2 [dài ㄉㄞˋ]
[《集韻》待戴切,去代,定。]
见“ 毒2冒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