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民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C11
【GBK编码】C3F1
【笔画数】5
【笔顺】51515
【汉语拼音】mín
【拼音编码】 min2
【五笔编码】 n na nav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YYBH
【注音符号】ㄇㄧㄣˊ
【广东话】man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民 mín
<释义1>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:人~。~主。~国。~法。公~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~(具有国籍的人)。
<释义2>指人或人群:居~。~族。
<释义3>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:~间。~歌。~谚。~风。~情。
<释义4>某族的人:汉~。回~。
<释义5>从事不同职业的人:农~。渔~。
<释义6>非军事的:~品。~航。
<释义7>同“苠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民1 [mín ㄇㄧㄣˊ]
[《廣韻》彌鄰切,平真,明。]
1.人。泛指人类。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厥初生民,時維 姜嫄 。生民如何,克禋克祀。” 朱熹 集传:“民,人也。”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民者,人也。”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困而不學,民斯爲下矣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原道》:“天文斯觀,民胥以傚。” 唐 韩愈 《送浮屠文畅师序》:“民之初生,固若禽獸夷狄然。”2.平民,百姓,人民。与君、官对称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上古結繩而治,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,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,蓋取諸夬。”《诗·大雅·假乐》:“宜民宜人,受禄于天。” 朱熹 集传:“民,庶民也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防民之口,甚於防川,川壅而潰,傷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”《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民忘其勞,樂輸其財。” 薛综 注:“民,謂百姓也。言民不以力役爲勞苦,不以財賦爲損費。” 宋 叶適 《纪纲一》:“丞相、御史雖統攝天下,刺史、司隸雖督察郡國,而守、相皆得自爲。兵其兵也,民其民也,財其財也,極其所治,無不可者,有進而授首,無退而掣肘。” 章炳麟 《参议员论》:“議員者,其實非民之代表也,不受僦費於民,而受月俸於政府,此特民選之議郎耳,猶官吏屬也。”3.上古指臣,在官位者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陽,一君而二民,君子之道也。陰,二君而一民,小人之道也。” 韩康伯 注:“《經》云民而注云臣者,臣則民也。《經》中對君故稱民。”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今王公大人,亦欲效人,以尚賢使能爲政,高予之爵而禄不從也。夫高爵而無禄,民不信也。”4.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。《书·周官》:“司空掌邦土,居四民,時地利。”《穀梁传·成公元年》:“古者有四民:有士民,有商民,有農民,有工民。”《国语·齐语》:“四民者,勿使雜處……處工,就官府。處商,就市井。處農,就田野。令夫士,羣萃而州處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糴甚貴傷民,甚賤傷農。民傷則離散,農傷則國貧。”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:“此民謂士工商也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二三:“國賦三升民一斗,屠牛那不勝栽禾!”如:渔民,牧民。5.指民心;民俗。《易·屯》:“以貴下賤,大得民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既能以貴下賤,所以大得民心也。”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聖人不易民而教者,知者不變法而治。因民而教,不勞而功成。” 高亨 注:“易民,指改革人民的禮俗等。”6.犹我。自称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 崔正熊 詣都郡。都郡將姓 陳 ,問 正熊 :‘君去 崔杼 幾世?’答曰:‘民去 崔杼 ,如明府之去 陳恒 。’”《魏书·司马衍传》:“ 嶠 食盡,貸于 陶侃 。 侃 怒曰:‘……今比戰皆北,良將安在?今若無食,民便欲西歸。’”7. 清 统治者对 汉 族官员封爵的称谓。区别于 满 贵族和旗籍,实为一种歧视。参见“ 民公 ”。8.旧时户籍的类别。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其户之别,曰軍,曰民,曰匠,曰竈。”参见“ 民户 ”。9.民间的;非军事的。参见“ 民謡 ”、“ 民俗 ”、“ 民屯 ”。10.方言。蚊虫。 宋 高似孙 《纬略》卷一:“ 東方朔 《蚊賦》曰:‘長喙細身,晝伏夜存。其屬惡烟,爲掌所捫。臣 朔 愚戇,名之曰民。’……《潘子真詩話》載: 紫姑神 《蚊赋》曰:‘其來繽繽紛紛,如煙如雲。嘗聞之, 秦 謂之蚋, 楚 謂之民。’”11.通“ 命 ”。《墨子·非命下》:“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。” 于省吾 《双剑誃诸子新证·墨子新证二》:“民,應讀作命,民、命並明母字。信乎其大顯著,惟天命不能葆也。 王景羲 亦疑天民或即天命之聲譌,是也。”
民2 [mián ㄇㄧㄢˊ]
[《正字通》音眠]
1.通“ 緜 ”。参见“ 民2民 ”。2.通“ 眠 ”。 晋 杨方 《合欢诗》:“齊彼蛩蛩獸,舉動不相捐。生有同穴好,死成併棺民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