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氲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C32
【GBK编码】EBB5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3115251125221
【汉语拼音】yūn
【拼音编码】 yun1
【五笔编码】 rnjl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YKL
【注音符号】ㄩㄣˉ
【广东话】wan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氲 yūn
<释义1>〔氤~〕见“
<释义2>氤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氲1 [yūn ㄩㄣ]
[《廣韻》於云切,平文,影。]
“ 氳1 ”的新字形。“ 緼3 ”的被通假字。
1.氤氲。天地交合之气。也指烟气。 唐 张籍 《宛转行》:“爐氲暗裴徊,塞煙背斜光。”氲,一本作“ 氣 ”。参见“ 氤氲 ”。2.充塞,弥漫。 元 郑廷玉 《楚昭公》第二折:“早着俺千軍萬馬都驚走,急難收!兀的般威風不信人間有:淹的呵抛下了戈矛,氲的呵遮漫了宇宙。” 明 汤显祖 《紫钗记·妆台巧絮》:“花氲蝶翅頻敲粉,柳颩蜂腰促報衙。”3.发怒貌。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一折:“往常但見一箇外人,氲得早嗔,但見一箇客人,厭得倒褪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厭的早扢皺了黛眉……忽的波低垂了粉頸,氲的呵改變了朱顔。” 王季思 校注引 汤显祖 曰:“三句遞伺其發怒次第也。皺眉,將欲決撒也;垂頸,又躊躇也;變朱顔,則決撒矣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