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汙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C59
【GBK编码】9B40
【笔画数】6
【笔顺】441112
【汉语拼音】wū
【拼音编码】 wu1
【五笔编码】 ifn igf igfh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AD
【注音符号】ㄨˉ
【广东话】waa1 wu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汙 wū
<释义1>同“污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汙1 [wū ㄨ]
[《廣韻》烏路切,去暮,影。]
[《集韻》汪胡切,平模,影。]
亦作“ 汚1 ”。亦作“ 污1 ”。
1.污垢,脏东西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澤納汙,山藪藏疾。” 晋 王彪之 《水赋》:“湛幽邃以納汚,泯虚柔以勝堅。” 南朝 宋 鲍照 《从登香炉峰》诗:“慚無獻賦才,洗污奉毫帛。” 宋 郭若虚 《图画见闻志·石桥画》:“忽於破甕内得物如被,幅裂汙坌,觸而塵起。 涿 視之,乃畫也。”2.不清洁;肮脏。参见“ 汙垢 ”、“ 汙穢 ”。3.弄脏;污染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飯已,盡懷其餘肉持去,衣盡汙。”《後汉书·黄琼传》:“嶢嶢者易缺,皦皦者易汙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二三回:“衆欲殺之, 荀彧 急止之曰:‘量鼠雀之輩,何足汙刀。’”4.玷污;玷辱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竊不自聊而願忠兮,或黕點而汙之。” 王逸 注:“讒人誣謗,被以惡名也。”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王后有侍者,善舞,王幸之,王后欲令侍者與 孝 亂以汙之。” 唐 韩愈 《原道》:“入者附之,出者汙之。”《醒世恒言·独孤生归途闹梦》:“神女既有精靈,能通夢寐……遂賦一言相謝,決不敢學 宋大夫 作此淫褻之語,有汙神靈美名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二》:“我居圃中久……實無冶蕩蠱惑事,汝奈何污我?”5.沾湿;濡染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譬之若逃雨汙,無之而非是。”《後汉书·段熲传》:“血流汙野,傷和致災。” 唐 李贺 《神弦别曲》:“南山桂樹爲君死,雲衫淺汚紅脂花。” 叶葱奇 注:“汚,猶染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七:“纔讀罷,仰面哭,淚把青衫汚。”6.洗去污垢。《诗·周南·葛覃》:“薄汚我私,薄澣我衣。” 朱熹 集传:“汚,煩撋之以去其汚。”7.鄙陋;卑下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君子之於言,無厭。鄙夫反是。好其實,而不恤其文;是以終身不免埤汙庸俗。” 杨倞 注:“埤、汙皆下也,謂鄙陋也。”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:“吾望先生之狀,聽先生之辭,小子竊觀於世,未嘗見也。今何居之卑,何行之汙?”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一》:“事上之義,莫先于首公;爲臣之汙,無甚于毁節。” 清 刘大櫆 《慎始》:“行乞者,世之所謂至汙而極賤也。”8.贪赃,不廉洁。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,乃以貪汚之心枉法以取私利,是猶上高陵之顛,墮峻谿之下以求生,必不幾矣。”《汉书·酷吏传赞》:“其廉者足以爲儀表,其汙者方略教道,壹切禁姦。”《元史·泰定帝纪二》:“ 廣海 古流放之地,請以職官贓污者處之,以示懲戒。”如:贪官污吏。9.比喻繁难艰苦的事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若子之羣吏,處不辟污,出不逃難,其何患之有?” 杜预 注:“污,勞事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處國之所辟者,唯有辟勞事耳,故以污爲勞事也,言事之勞身若穢之汚物也。”10.淫乱。《文选·张衡〈西京赋〉》:“ 陽石 汙,而 公孫 誅。” 李善 注引《汉书》:“ 敬聲 ( 公孫賀 子)與 陽石公主 私通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那婦人聽罷,哭將起來,説道:‘丈夫!我不曾有半點兒污,如何把我休了?’”11.特指奸污。《汉书·游侠传·原涉》:“子獨不見家人寡婦邪?始自約敕之時,意乃慕 宋伯姬 及 陳孝婦 ,不幸壹爲盜賊所汙,遂行淫失,知其非禮,然不能自還。” 宋 周密 《癸辛杂识续集·马华父》:“ 華父 撫諭不從,遂藏身後圃亂荷中獲免。其家人散走藏匿。 華父 之妻則藏於郡吏之家,遂爲所污。”《元朝秘史》卷八:“﹝ 忽闌 ﹞果然不曾被汚,因此 成吉思 甚加寵愛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一》:“官雖捕賊駢誅,然以妾已被污,竟不旌表。”12.衰退;衰落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吾先君子無所失道,道隆則從而隆,道汚則從而汚。” 郑玄 注:“汚,猶殺也,有隆有殺,進退如禮。” 唐 刘知幾 《史通·载文》:“國有否泰,世有汚隆。” 清 方苞 《书〈儒林传〉後》:“以文學爲官,始於 叔孫通 弟子,以定禮爲選,首成於 公孫弘 ,請試士於太常,而儒術之汚隆,自是而中判矣。”13.低洼;凹陷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大木百圍之竅穴,似鼻,似口,似耳,似枅,似圈,似臼,似洼者,似污者。” 宣颖 解:“污,窊也。”14.通“ 洿 ”。停积不流的小水;小水坑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潢汙行潦之水,可薦於鬼神,可羞於王公。”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:“水不流謂之汙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絶民用以實王府,猶塞川原而爲潢汙也,其竭也無日矣。” 韦昭 注:“大曰潢,小曰汙。”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汙池淵沼川澤,謹其時禁。” 杨倞 注:“汙,渟水之處。”《亢仓子·全道》:“夫尋常之汙,巨魚無所還其體,而鯢鰌爲之制。”15.同“ 杇 ”。涂饰,粉刷。参见“ 汙墁 ”。16.用同“ 兀 ”。秃,剪短。 蒋礼鸿 《敦煌变文字义通释·释事为》:“《劉知遠諸宫調》第十二,中吕調醉落托曲:‘兄嫂堪恨如狼虎,把青絲剪了盡皆污。’又白:‘欲帶(戴)金冠,争奈髮汚眉齊!’ 金 元 北音没有入聲,‘兀’音與‘汚’相近,‘汚’就是‘兀’。”
汙2 [yū ㄩ]
[《集韻》邕俱切,平虞,影。]
亦作“ 污2 ”。
1.大,夸大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 宰我 、 子貢 、 有若 ,智足以知聖人,汙不至阿其所好。” 洪颐煊 《读书丛录·孟子》:“汙,通作于。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:‘況于其身以善其君乎。’ 鄭 注:‘于讀爲迂,迂猶廣也,大也。’經典凡從‘于’之字多訓爲大。此言三子言雖大而非阿其所好。”一说,汙用为“夸”之假借,义为大,夸大。见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 焦循 正义。2.通“ 紆 ”。迂曲;绕弯。《左传·成公十四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稱,微而顯,志而晦,婉而成章,盡而不汙。” 杜预 注:“謂直言其事,盡其事實,無所汙曲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汙,憂于反。” 银雀山 汉 墓竹简《孙子兵法·军争》:“後人發,先人至者,知汙直之計者也。”《史记·河渠书》:“ 河 湯湯兮激潺湲,北渡污兮浚流難。” 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·原名》:“惟其審刑名,盡而不污,過爵名遠矣。”
汙3 [wā ㄨㄚ]
[《集韻》烏瓜切,平麻,影。]
亦作“ 汚2 ”。
1.掘地。 三国 魏 阮籍 《东平赋》:“崇之則成丘陵,汙之則爲藪澤。”参见“ 汙3尊 ”。2.指汙尊。 唐 柳宗元 《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澧州张使君八十韵》:“隱几松爲曲,傾罇石作汙。”集注引 孙汝听 曰:“《禮記》:‘汙樽而杯飲。’鑿地曰汙。‘石作汙’者,以石爲汙樽也。”参见“ 汙3尊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