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汩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C69
【GBK编码】E3E9
【笔画数】7
【笔顺】4412511
【汉语拼音】gǔ,yù
【拼音编码】 gu3 yu4
【五笔编码】 ij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KVV
【注音符号】ㄍㄨˇ,ㄩˋ
【广东话】gwat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汩 gǔ
<释义1>水流的样子:~流(急流)。~~(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)。
<释义2>治理,疏通:决~九川。
<释义3>扰乱:“天公岂物欺,若此~时序”。
<释义4>涌出的泉水。
<释义5>沉没(m?):~没(m?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汩 yù
<释义1>迅疾的样子:悲风~起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汩1 [ɡǔ ㄍㄨˇ]
[《廣韻》古忽切,入没,見。]
1.治水。亦泛指治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決汩九川。”《楚辞·天问》:“不任汩鴻,師何以尚之?” 王逸 注:“汩,治也;鴻,大水也。”参见“ 汩亂 ”。2.乱;扰乱。《北史·后妃传论》:“棄同即異,以夷亂華,汩婚姻之彝序,求豺狼之外利。” 宋 梅尧臣 《冬雷》诗:“天公豈物欺,若此汩時序!” 元 张宇 《和李之微村居》:“心無塵事汩,身與野雲閑。” 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论文上·杜牧之》:“ 牧之 《與池州李使君書》云:‘……是則聖人不生,終不爲學;假使聖人復生,即亦隨而汩之矣。’”按,今本《樊川文集·上池州李使君书》“汩”作“滑”。3.搅浑。 晋 陶潜 《饮酒》诗之十:“一世皆尚同,願君汩其泥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致知在格物论》:“故水誠清矣,泥沙汩之則俛而不見其影。” 清 王昶 《游珍珠泉记》:“泉瑩然至清,蓋地皆沙也,以故不爲泥所汩。”4.引申为混浊。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三》:“其水不甚大,而清澈不汩,是爲 清水溝 云。”5.沉迷。 唐 孟简 《咏欧阳行周事》序:“大凡以斷割,不爲麗色所汩,豈若是乎?” 宋 赵与时 《宾退录》卷四:“世之慕紛華汩利禄事表暴者,聞其風泚其顙矣。” 清 王韬 《剑仙聂碧云》:“此間原系福天洞地,天仙之所宅也,不謂山中人塵容俗狀,類皆汩於銅臭,負販遠方,佳景當前,棄而不顧……惜哉!”6.淹没;湮灭。 汉 严忌 《哀时命》:“ 弱水 汩其爲難兮,路中斷而不通。” 唐 韩愈 《杂说》之一:“水下土,汩陵谷。” 清 姚鼐 《乌江阻风》诗:“急風吹白雨,薄暮汩 烏江 。” 柳亚子 《咏史》之一:“人欲横流天理汩,四維八德枉辛勤。”7.象声词。参见“ 汩汩 ”。
汩2 [yù ㄩˋ]
[《廣韻》于筆切,入質,云。]
1.疾行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汩余若將不及兮,恐年歲之不吾與。” 王逸 注:“汩,去貌,疾若水流也。” 洪兴祖 补注:“汩,越筆切。《方言》云:疾行也, 南楚 之外曰汩。” 唐 杜甫 《晚晴》诗:“汩乎吾生何飄零,支離委絶同死灰。” 清 李霨 《舟发浦城》诗:“篙師一失手,勢與洪流汩。”2.光洁貌。《文选·王延寿〈鲁灵光殿赋〉》:“汩磑磑以璀璨,赫燡燡而爥坤。” 李善 注:“汩,浄貌。”一说,高峻貌,见 李周翰 注。3.深水。《文选·束晳〈补亡诗〉之一》:“淩波赴汩,噬魴捕鯉。” 李善 注引《字林》:“汩,深水也。于筆切。”4.语助词。用同“ 聿 ”。 清 方文 《赠姚有仆进士》诗:“古人懷所思,欣慕爲執鞭。汩予幸同時,馳情麗雲天。”又《单质生见访僧舍并惠〈三忠集〉畣此》诗:“流覽未及終,風徽宛可見。汩余有同心,參差淚如霰。”
汩3 [hú ㄏㄨˊ]
[《集韻》胡骨切,入沒,匣。]
涌波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吾始乎故,長乎性,成乎命。與齊俱入,與汩偕出,從水之道而不爲私焉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與汩,胡忽反。 司馬 云:涌波也。 郭 云:回伏而涌出者,汩也。” 晋 左思 《蜀都赋》:“汩若 湯谷 之揚濤,沛若 濛汜 之涌波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