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沛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C9B
【GBK编码】C5E6
【笔画数】7
【笔顺】4411252
【汉语拼音】pèi
【拼音编码】 pei4
【五笔编码】 igmh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ALI
【注音符号】ㄆㄟˊ
【广东话】pui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沛 pèi
<释义1>水势湍急,行动迅疾的样子:~然。~~。
<释义2>充盛的样子:充~。丰~。
<释义3>有水有草的地方。
<释义4>跌倒,倾仆:颠~(挫折困顿)。
<释义5>古同“旆”,旌旗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沛1 [pèi ㄆㄟˋ]
[《廣韻》普蓋切,去泰,滂。]
1.盛大貌;充足貌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君子明於此十者,則韜乎其事心之大也,沛乎其爲萬物逝也。” 宋 文天祥 《正气歌》:“於人曰浩然,沛乎塞蒼冥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四回:“到場屋裏,提起筆來,才得氣沛詞充,文思不滯。”2.行疾貌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美要眇兮宜修,沛吾乘兮桂舟。” 王逸 注:“沛,行貌。”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靈之來,神哉沛,先以雨,般裔裔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沛,疾貌。” 明 汤显祖 《大司马新城王公祖德赋》:“神哉沛兮東馳,踰數舍兮一息。”3.感动貌。参见“ 沛然 ”。4.降。 唐 赵居贞 《云门山投龙诗》:“沛恩惟聖主,祈福在方伯。” 清 梁章鉅 《归田琐记·鼇拜》:“國初勳舊,無不知有 鼇拜 者,迨後罪狀昭著,而列聖猶曲軫念,疊沛恩施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七:“朕久聞其任勞任怨,不顧身家,悉心籌畫,臻斯完善;因未識其人,尚未特沛恩施。”5.水草丛生的沼泽地。《後汉书·崔駰传》:“逸禽之赴深林,蝱蚋之趣大沛。” 李贤 注引 刘熙 曰:“沛,水草相半。”参见“ 沛澤 ”。6. 浙 中旧称依山建闸蓄水,用以灌溉的山塘、水库。 明 都卬 《三馀赘笔·淫沛》:“ 浙 中少水,人家多於山上置閘蓄水,遇旱歲,開以灌田,名之曰沛。”7.通“ 旆 ”。旗帜、帐幕之类。《易·豐》:“豐其沛,日中見沬。” 王弼 注:“沛,幡幔,所以禦盛光也。” 朱熹 本义:“沛,一作旆,謂旛幔也。”8.通“ 跋 ”。跌倒,倾仆。《诗·大雅·荡》:“人亦有言,顛沛之揭。” 毛 传:“顛,仆。沛,拔也。” 马瑞辰 通释:“沛即跋之同聲假借。”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無終食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”9.盛怒;不悦。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寡人無良邊垂之臣,以干天禍,是以使吾王沛焉。” 何休 注:“沛焉者,怒有餘之貌。”10.拨;排除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