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治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CBB
【GBK编码】D6CE
【笔画数】8
【笔顺】44154251
【汉语拼音】zhì
【拼音编码】 zhi4
【五笔编码】 ick ick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ZJ
【注音符号】ㄓˋ
【广东话】ci4 zi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治 zhì
<释义1>管理,处理:~理。~家。~丧。~标。~本。~国安邦。自~。统~(a.管理;b.分配)。
<释义2>整理:~河。~水。
<释义3>惩办:~罪。处(ch?)~。
<释义4>医疗:~病。~疗。医~。
<释义5>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:~蝗。~蚜虫。
<释义6>从事研究:~学。~史。
<释义7>安定:~世。~安(社会的秩序)。天下大~。
<释义8>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:府~。~所。
<释义9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治1 [zhì ㄓˋ]
[《廣韻》直吏切,去志,澄。]
[《廣韻》直利切,去至,澄。]
[《廣韻》直之切,平之,澄。]
“ 乿1 ”的今字。
1.治理;统治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上古結繩而治,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。”《史记·循吏列传序》:“奉職循理,亦可以爲治,何必威嚴哉?” 巴金 《秋》二十:“圣人之书乃是立身之大本,半部《论语》便可以治天下。”2.政绩。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:“二曰以叙進其治。” 郑玄 注:“治,功狀也。”《新唐书·狄兼谟传》:“歷刑部郎中、 蘄 、 鄧 、 鄭 三州刺史……改 蘇州 ,以治最,擢給事中。”3.整治;整理。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治舊洿,本秩禮,續常職,出滯淹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法有不便於民,事有不利於國,是爲政之洿穢也,理治改正使絜清也。”《新五代史·杂传三·雷满》:“﹝ 雷滿 ﹞取器嬉水上,久之乃出,治衣復坐,意氣自若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异六·宣城烈妇》:“ 宣城 北門内,舊有某烈婦坊,近 許州 守 阮士鵬 居宅,汙穢不治。”4.有规矩;严整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以禮飲酒者,始乎治,常卒乎亂。” 郭象 注:“尊卑有别,旅酬有次。”《孙子·军争》:“以治待亂,以静待譁。”5.作;为。《诗·邶风·绿衣》:“緑兮衣兮,女所治兮。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夫既或治之,予何言哉?” 严复 《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》:“當其少年本無根蒂,一行作吏,習氣益深,陳力就列,所治之事,彼此不相知,各憑私見,以爲獨斷。” 刘半农 《游香山纪事诗》:“渔婦治晨炊,輕烟入疏樹。”6.修建;修缮。 宋 曾巩 《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》:“會 天聖 十年,掖庭火,諮任公具材治宫室,五日而用足。”7.备办。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:“大喪小喪,掌小官之戒令,帥執事而治之。” 郑玄 注:“治謂共辦。”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治祭者庖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合家俱厮見過;又治席接風。” 姚雪垠 《长夜》三一:“特意派伙计进城去买了很多的海菜,要丰丰富富地治几桌酒席请请你们。”8.指设置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治竽員五人, 楚 鼓員六人。”9.惩处。《书·胤征》:“殲厥渠魁,脅從罔治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 趙高 治 斯 ,榜掠千餘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:“後來冥司追去,要治他謗訕之罪。” 老舍 《二马》第五段三:“父亲到底是父亲,没法子治他。”10.医治;医疗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子豈治其痔邪?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你道這銅旋子怎的就能治昏迷不省呢?” 曹禺 《雷雨》第一幕:“药苦可能够治病。”11.攻读;研究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﹝ 董仲舒 ﹞少治《春秋》, 孝景 時爲博士。” 宋 苏轼 《与封守朱朝请书》之二:“舍弟頗治此學,異日相見,當出其書互相考也。” 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八:“ 碩甫先生 專治 毛 傳,吟咏非長。”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·买〈小学大全〉记》:“为了文字狱,使士子不敢治史,尤不敢言近代事。”12.修养;修饰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 太祖 少機警,有權數,而任俠放蕩,不治行業,故世人未之奇也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性簡易,不治威儀。”参见“ 治心 ”。13.求乞,求取。《周礼·地官·旅师》:“凡新甿之治,皆聽之,使無征役,以地之媺惡爲之等。” 郑玄 注:“治,謂有所求乞也。” 汉 袁康 《越绝书·外传计倪》:“爵賞刑罰,一由君出,則臣下不敢毁譽以言,無功者不敢干治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昶传》:“ 北海 徐偉長 ,不治名高,不求苟得,澹然自守,惟道是務。”14.指心绪安宁平静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疾病則亂,吾從其治也。”《文子·下德》:“争怨不生,則心治而氣順。”15.指政治清明,社会安定。与“亂”相对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亂。” 宋 王安石 《上仁宗皇帝万言书》:“夫 文王 惟能如此,故以征則服,以守則治。” 明 冯梦龙 《智囊补·语智·杨廷和》:“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,聖情甚悦。”16.平顺;和顺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静順之紀,藏而勿害,治而善下,五化咸整。”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聖人在上則民少欲,民少欲則血氣治。”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血脈治也,而何怪!”17.旺盛。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兩陽相得,而陰氣虚少,少水不能滅盛火,而陽獨治。”18.较量,匹敌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 齊 秦 交重 趙 ,臣必見 燕 與 韓 魏 亦且重 趙 也,皆且無敢與 趙 治。”《汉书·韩安国传》:“ 甲 肉袒謝, 安國 笑曰:‘公等足與治乎?’” 颜师古 注:“治謂當敵也,今人猶云對治。”19.古代指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“ 獻公 元年,盡逐 胡公 子,因徙 薄姑 都,治 臨菑 。” 唐 韩愈 《南海神庙碑》:“因其故廟,易而新之,在今 廣州 治之東南。” 清 方文 《张武进环生》诗:“ 毘陵 下車時,我適游其治。”20.指建立治所。《史记·韩信卢绾列传》:“詔徙 韓王 信 王 太原 以北,備禦 胡 ,都 晉陽 。 信 上書曰:‘國被邊, 匈奴 數入, 晉陽 去塞遠,請治 馬邑 。’”21.指道家居住的祠庙。 南朝 梁 简文帝 《招真馆碑》:“君因辭山舊居,而以夢中所指峰下之地即以爲治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二八:“ 張天師 將弟子三百七十人住治上,教化二年。” 清 黄生 《义府·冥通记》:“道家以符法禁治鬼神,故名其所居爲治。”22.通“ 磚 ”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下四》:“ 景公 令兵摶治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晏子春秋一》:“案,治者,甎也,摶治,謂摶土爲甎。《廣雅》曰:‘治,甎也。’”23.通“ 似 ”。好像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《老子·道经》:“上善治水。”24.通“ 辭 ”。言辞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孤寡無隱治。” 于省吾 《双剑誃诸子新证·宙合》:“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陽也,故愁其治,言含愁而藏之也。” 郭沫若 等集校:“‘治’讀爲辭,斷句,下文‘察於治’、‘博爲之治’、‘本乎無妄之治’,均以‘治’爲言辭之辭。”25.通“ 辭 ”。指诉讼;告状。《周礼·秋官·方士》:“凡都家之士所上治,則主之。” 郑玄 注:“所上治者,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。”《公羊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公子 喜時 者,仁人也。内平其國而待之,外治諸京師而免之。” 何休 注:“訟治于京師,解免使來歸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四回:“他母親又説他犯舌, 寶玉 之打,是他治的。”26.通“ 司 ”。主管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治斧鉞者,不敢讓刑;治軒冕者,不敢讓賞。”《墨子·经说上》:“治,吾事治矣。” 汉 刘向 《列女传·鲁季敬姜》:“寢門之内婦人治其職焉,上下同之。”27.通“ 殆 ”。危及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故兵大齊則制天下,小齊則治鄰敵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荀子五》:“案治讀爲‘殆’。殆,危也。謂危鄰敵也……殆、治,古字通。”28.姓。 明 代有 治国器 。见《明史·王肇坤传》。
治2 [yí ㄧˊ]
[《集韻》盈之切,平之,以。]
古水名。发源于 山西省 宁武县 。上游即今 山西 、 河北 境内的 桑干河 。下游东流入 渤海 。参阅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