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海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D77
【GBK编码】BAA3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4413155414
【汉语拼音】hǎi
【拼音编码】 hai3
【五笔编码】 itx itxu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MZY
【注音符号】ㄏㄞˇ
【广东话】hoi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海 hǎi
<释义1>靠近大陆,比洋小的水域:~洋。~域。~拔。~疆。~内。~岸。~誓山盟。五湖四~。
<释义2>用于湖泊名称:青~。中南~。
<释义3>容量大的器皿,巨大的:~碗。~涵(敬辞,称对方大度包容)。夸下~口。
<释义4>喻数量多的人、事物像海的:人山人~。火~。
<释义5>漫无目标地:~骂。~找。
<释义6>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~棠。
<释义7>特指中国上海:~派。
<释义8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海1 [hǎi ㄏㄞˇ]
[《廣韻》呼改切,上海,曉。]
1.百川会聚之处。后指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。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:“沔彼流水,朝宗於海。”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百川異源,皆歸於海。” 唐 韩愈 《南海神庙碑》:“海於天地間爲物最鉅。” 曹禺 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她等于掉在海里了。我找, 达生 找,都没有一点影子。”2.指海水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 吴王 即山鑄錢,煮海爲鹽,誘天下之豪桀。”《旧唐书·穆宗纪》:“ 青州 奏海凍二百里。”3.指大湖或大池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﹝ 匈奴 ﹞乃徙 武 北海 上無人處,使牧羝。”《说郛》卷五二引 宋 程大昌 《北边备对·四海》:“若夫西北二虜,有 西海 、 柏海 、 青海 、 蒲類海 、 蒲菖海 、 居延海 、 白亭海 、 鮮水海 ,皆嘗並海立稱矣;然要其實致則衆水鍾爲大澤如 洞庭 、 彭蠡 之類,故借海以名之,非真海也。” 北魏 杨衒之 《洛阳伽蓝记·瑶光寺》:“ 釣臺 南有 宣光殿 ,北有 嘉福殿 ,西有 九龍殿 。殿前九龍吐水成一海。”《清一统志·苑囿·太液池》:“ 西華門 之西爲 西苑 ,入苑門,即 太液池 。其上源自 玉泉山 ,合西北諸水,至 地安門 水門流入,匯爲大池……橋北稱 北海 ,橋南稱 中南海 , 瀛臺 以南稱 南海 。”4.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,故用以指僻远之地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蠻,謂之四海。”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君處北海,寡人處南海,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。” 杨伯峻 注:“則此所謂北海、南海者,猶言極北、極南,不必以實地證之。”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,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。” 杨倞 注:“海,謂荒晦絶遠之地,不必至海水也。”5.指大的容器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八回:“ 寶玉 拿起海來,一氣飲盡。”6.比喻众多同类事物的积聚面。 唐 司空图 《与李生论诗书》:“鯨鯨人海涸,魑魅棘林高。”《海上花列传》第一回:“舉首一望,已不在本原之地了,前後左右,尋不出一條道路,竟是一大片浩森蒼茫,無邊無際的花海。”7.比喻极多、极大。 郭澄清 《大刀记》第十三章:“‘哎, 二楞 ,这二天来找零活的挺多吗?’‘嗬!海啦!’ 二楞 说。” 克非 《春潮急》七:“莫看不起人,我气力可大哩!你没见我扛这么海的一捆竹子吗?”参见“ 海量 ”、“ 海碗 ”。8.没有节制,漫无边际。 杨朔 《三千里江山》第三段:“在过日子方面, 李春三 是有个毛病,钱到手就光了,海来海去,没个计算。”参见“ 海話 ”、“ 海駡 ”。9.指来自海外的(物品)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果二·海红》﹝释名﹞引 唐 李德裕 《草木记》:“凡花木名海者,皆從海外來,如海棠之類是也。” 鲁迅 《坟·看镜有感》:“古时,于外来物品,每加海字,如海榴、海红花、海棠之类。这里海即现在之所谓洋。”10. 上海 的略称。 鲁迅 《花边文学·“京派”与“海派”》:“ 北京 是 明 清 的帝都, 上海 乃各国之租界,帝都多官,租界多商,所以文人之在 京 者近官,没 海 者近商。”11. 渤海 的略称。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昔者 田成子 遊於 海 而樂之。”12.“好”的谐声字。参见“ 海猴兒 ”。13.语助词。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乐府一》:“ 功父 問其所以, 山谷 云:‘羞殺人也爺娘海。’自是 功父 不復論文于 山谷 矣。”14.姓。 明 代有 海瑞 。见《明史》本传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