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減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E1B
【GBK编码】9C70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441131251534
【汉语拼音】jiǎn
【拼音编码】 jian3
【五笔编码】 idgt ud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HAJ
【注音符号】ㄐㄧㄢˇ
【广东话】gaam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減 jiǎn
<释义1>同“减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減1 [jiǎn ㄐㄧㄢˇ]
[《廣韻》古斬切,上豏,見。]
[《廣韻》下斬切,上豏,匣。]
亦作“ 减1 ”。
1.去掉一部分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樂也者,動於内者也;禮也者,動於外者也。故禮主其減,樂主其盈。” 战国 楚 宋玉 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東家之子,增之一分則太長,減之一分則太短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乐府》:“故 陳思 稱 左延年 閑於增損古辭,多者則宜減之,明貴約也。” 唐 韩愈 《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》:“人遭水旱,賦窘,公曰:‘我且減燕樂,絶他用,錢可足乎?’”2.减轻;降低。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 叔向 ,古之遺直也。治國制刑,不隱於親,三數 叔魚 之惡,不爲末減。” 杜预 注:“減,輕也。”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 渾 所歷之職,前後著稱,及居台輔,聲望日減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八回:“今年雖是緩决人犯,明年不知可能減等。”3.不足,不到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:“從此北行二里,佛于一大樹下石上東向坐,食糜處,樹石悉在,廣長六尺,高減二尺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:“ 王右軍 年減十歲時,大將軍甚愛之,恆置帳中眠。” 唐 柳宗元 《石渠记》:“潭幅員減百尺,清深多鯈魚。”4.逊于;亚于。《晋书·郭奕传》:“ 羊叔子 何必減 郭大業 !” 唐 杜甫 《戏韦偃为双松图歌》:“我有一匹好東絹,重之不減錦繡段。” 宋 胡仔 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韩吏部下》:“ 東坡 云: 退之 尋常詩自謂不逮 李 杜 ,至于‘昔尋 李愿 向 盤谷 ’一篇,獨不減 子美 。” 方光焘 《疟疾》:“新秋的天气,在白天里,虽然是赤日当空不减夏天的炎热;但一到晚上,那一阵阵的微风,迎面吹来,顿使溽暑全消。”5.数学运算方法之一。即求两数之差的计算方法。《周髀算经》卷上“夏至之日中與夜半,日光九萬六千里過極相接” 汉 赵爽 注:“倍日光所照,以夏至日道徑減之,餘即相接之數。” 宋 沈括 《梦溪笔谈·技艺》:“以上廣減下廣,餘者半之爲句。”如:八减三等于五。6.灭绝。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“克減 侯宣多 而隨 蔡侯 以朝于執事。” 王引之 《经义述闻·春秋左传上》:“減謂滅絶也。”7.分。《管子·山至数》:“四減國穀,三在上,一在下。” 郭沫若 等集校:“減,謂分也。言四分其國穀,三分在上,一分在下。”8.姓。 汉 代有 減宣 。见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