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湛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E5B
【GBK编码】D5BF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441122111345
【汉语拼音】zhàn
【拼音编码】 zhan4
【五笔编码】 iad iad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EZ
【注音符号】ㄓㄢˋ
【广东话】daam1 zaam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湛 zhàn
<释义1>深:精~。~恩(深恩)。~蓝。
<释义2>清澈:清~。澄~。
<释义3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湛1 [chén ㄔㄣˊ]
[《廣韻》直深切,平侵,澄。]
“ 沈1 ”的古字。
1.沉没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仄聞 屈原 兮,自湛 汨羅 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湛,讀曰沉。”《文选·班固〈答宾戏〉》:“浮英華,湛道德。” 李善 注:“湛,古沈字。”《初学记》卷六引 晋 王彪之 《水赋》:“湛幽邃以納污,泯虚柔以勝堅。” 宋 岳珂 《桯史·汪革谣谶》:“自湛於湖,時人哀之。”2.隐没。《文子·上德》:“陰難陽,萬物昌;陽伏陰,萬物湛。”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物之湛者,不可不察也。”3.沉陷;沉迷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上十一》:“願君教 荼 以禮而勿陷於邪,導之以義而勿湛於利。” 宋 苏轼 《东坡志林·赵高李斯》:“ 始皇 漢宣 皆英主,亦湛於 趙高 、 恭 、 顯 之禍。” 明 张居正 《答浙江吴巡抚书》:“竊恐執事者,不究於忠義之節,而湛於世俗之見。” 章炳麟 《革命道德说》:“湛于利禄,牽于豢養,則遂能不失其故乎?”4.深沉。参见“ 湛思 ”、“ 湛冥 ”。5.诛灭。《文选·邹阳〈狱中上书自明〉》:“然則 荆軻 湛七族, 要離 燔妻子,豈足爲大王道哉!”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:“ 荆軻 爲 燕 刺 秦王 ,不成而死、其七族坐之。湛,没也。” 清 吴伟业 《毛子晋斋中读吴匏庵手抄宋谢翱〈西台恸哭记〉》诗:“ 龔生 夭天年, 翟公 湛家族。”
湛2 [zhàn ㄓㄢˋ]
[《廣韻》徒減切,上豏,定。]
[《集韻》丈減切,上豏,澄。]
1.水深貌;深沉貌。《老子》:“湛呵,佁(似)或存。” 唐 元稹 《遭风二十韵》:“怪族潛收湖黯湛,幽妖盡走日崔嵬。” 宋 司马光 《游寿安·灵山寺》诗:“碧頗梨色湛無底,想象必有虬龍蟠。” 康有为 《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》诗:“只是青楓江水湛,春心極目怕聞歌。”2.深厚貌。参见“ 湛2恩 ”。3.深切貌。参见“ 湛2湛 ”。4.露浓貌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引 南朝 宋 伏系之 《秋怀赋》:“淒氣夕衰,零露晨湛。” 唐 元稹 《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》诗:“籠處綵雲合,露湛紅珠瑩。”5.水不流貌。亦指停污不流之水。《管子·轻重戊》:“ 章炳麟 云:……‘湛’者,《文選注》引《倉頡篇》云‘湛,水不流也’。然則此謂鑿二十大川,浚十七停汚不流之水也。”6.徐缓貌。 汉 扬雄 《太玄·告》:“天地相對,日月相劌,山川相流,輕重相浮,陰陽相續,尊卑不相黷,是故地坎而天嚴,月遄而日湛。” 范望 注:“湛謂潭潭,徐遲之貌也。” 宋 李纲 《〈易传内篇〉序》:“日,陽也;月,陰也。月遄日湛,一晝一夜,相推而生明。”7.澄清貌。《文选·谢混〈游西池〉诗》:“景昃鳴禽集,水木湛清華。” 李周翰 注:“湛,澄。” 唐 王揆 《长沙六快》诗:“ 衡峰 排古青, 湘水 湛寒緑。”8.用作动词。透出;清楚地露出。 晋 陶潜 《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》诗:“涼風起將夕,夜景湛虚明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夏夜苦热登西楼》诗:“山澤凝暑氣,星漢湛光輝。” 宋 苏轼 《飓风赋》:“湛天宇之蒼蒼,流孤月之熒熒。” 萧红 《生死场》十二:“田间无际限的浅苗湛着青色。”9.示,明显地表现。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水旱》:“是以王者務本不作末,去炫燿,除雕琢,湛民以禮,示民以撲。”10.安貌。《方言》第十三:“湛,安也。” 郭璞 注:“湛然,安貌。”参见“ 湛2如 ”。11.见“ 湛2泊 ”。12.古水名。发源于 河南省 宝丰县 南,东流至 叶县 注入 北汝河 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川曰 江 漢 ,寖曰 潁 湛 。” 清 顾祖禹 《读史方舆纪要·河南六·裕州》:“ 湛水 ,在縣( 葉縣 )北三十里。源出東南 汝州 魚齒山 ,經縣北,入于 汝水 。”13.姓。 东汉 有大司农 湛重 , 明 有 湛若水 。见《通志·氏族五》、《明史》本传。
湛3 [dān ㄉㄢ]
[《廣韻》丁含切,平覃,端。]
1.喜乐。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:“鼓瑟鼓琴,和樂且湛。” 毛 传:“湛,樂之久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字又作耽。”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“其湛曰樂,各奏爾能。” 郑玄 笺:“湛,樂也。” 清 阮元 《水木明瑟轩即事》诗:“ 濠 梁多古意,泉石湛秋懷。”2.沉溺;过度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天子宴私,安如易,樂而湛,飲酒而醉,食肉而餕。”《汉书·成帝纪赞》:“然湛于酒色, 趙氏 亂内,外家擅朝,言之可爲於邑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湛讀曰耽。”参见“ 湛3樂 ”。
湛4 [jiān ㄐㄧㄢ]
[《集韻》將廉切,平鹽,精。]
通“ 漸2 ”。
浸渍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锺氏》:“鍾氏染羽,以朱湛丹秫,三月而熾之。” 郑玄 注:“ 鄭司農 云:‘湛,漬也’…… 玄 謂湛讀如‘漸車帷裳’之漸。”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漬取牛肉,必新殺者,薄切之,必絶其理,湛諸美酒。” 郑玄 注:“湛亦漬也。”《晏子春秋·杂上二三》:“今夫蘭本,三年而成,湛之苦酒,則君子不近,庶人不佩;湛之縻醢,而賈匹馬矣。”
湛5 [yín ㄧㄣˊ]
[《集韻》夷針切,平侵,以。]
1.多雨;久雨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命禄》:“然則或時溝未通而遇湛,薪未多而遇虎。” 汉 王充 《论衡·明雩》:“變復之家,以久雨爲湛,久暘爲旱。旱應亢陽,湛應沈溺。”2.见“ 湛5溢 ”。
湛6 [yǐn ㄧㄣˇ]
波浪前后翻滚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