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湯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E6F
【GBK编码】9CAB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441251113533
【汉语拼音】tāng,shāng
【拼音编码】 tang1 shang1
【五笔编码】 ijgr inr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KRO
【注音符号】ㄊㄤˉ,ㄕㄤˉ
【广东话】soeng1 tong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湯 tāng
=====================
湯 shāng
<释义1>均见“汤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湯1 [tānɡ ㄊㄤ]
[《廣韻》吐郎切,平唐,透。]
“ 汤1 ”的繁体字。
1.沸水;热水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見善如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”《楚辞·九歌·云中君》:“浴蘭湯兮沐芳,華采衣兮若英。” 唐 杜甫 《又上後园山脚》诗:“秋風亦已起, 江 漢 始如湯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一九回:“煩與俺燒桶湯來,洒家沐浴。” 许杰 《惨雾》:“母亲一边哭着,一边烧汤给他洗涤。”2.温泉。 唐 封演 《封氏闻见记·温汤》:“海内温湯甚衆,有 新豐 驪山 湯, 藍田 石門 湯, 岐州 鳳泉 湯, 同州 北山 湯。”3.指温泉浴池。《新唐书·逆臣传上·安禄山》:“爲卿别治一湯,可會十月,朕待卿 華清宫 。”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补遗一》:“御湯西南,即妃子湯,湯稍狹。”4.带汁水的菜肴。 唐 李绰 《尚书故实》:“ 韋 拜而上,命坐,慰勞久之,亦無肴酒湯果之設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八回:“ 宋江 因見了這兩人,心中歡喜,吃了幾杯,忽然心裏想要魚辣湯吃。”5.指食物加水煮出的汁液。 宋 无名氏 《南窗纪谈》:“客至則設茶,欲去則設湯,不知起於何時;然上自官府,下至閭里,莫之或廢。” 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参汤都凉了,你老人家快喝吧。”6.中药汤剂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臣 意 即爲柔湯使服之,十八日所而病愈。” 南朝 梁 陶弘景 《冥通记》卷一:“姨孃氣發,唤兄還,合藥煮湯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九回:“自貪口腹,吃了些鮮魚,壞了肚腹,你只與我贖一貼止瀉六和湯來吃便好了。”7.汤池,护城河。《後汉书·光武帝纪赞》:“金湯失險,車書共道。” 南朝 梁 王融 《永明九年策秀才文》:“金湯非粟不守,水旱有待而無遷。”8. 商 朝的开国之君。又称 成汤 、 成唐 、 武汤 、 武王 、 天乙 等。《书·汤誓》:“ 伊尹 相 湯 伐 桀 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是故 湯 事 葛 。”9.姓。
湯2 [tànɡ ㄊㄤˋ]
[《廣韻》他浪切,去宕,透。]
“ 汤2 ”的繁体字。
1.高温物体与皮肤接触而使之产生疼痛感。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作豉法》:“若熱湯人手者,即爲失節傷熱矣。”2.把肉、菜放进开水里稍微煮一下就取出来。《礼记·祭义》“爓祭、祭腥而退” 汉 郑玄 注:“湯肉曰爓。”《广雅·释诂》:“湯,爚也。” 王念孙 疏证:“湯者,沈肉於湯謂之爚,故又謂爚爲湯。”3.泛指煮。 唐 张鸿 《赠乔尊师》诗:“静鼓三通齒,頻湯一味參。” 前蜀 贯休 《寄怀楚和尚》诗之二:“鐵盂湯雪早,石炭煮茶遲。” 宋 陶穀 《清异录·胡麻自然汁》:“羹虀寸截,連汁置潔器中,鍊胡麻自然汁投之,更入白鹽,搗薑,攪匀,潑淡湯餅。”4.用开水或热水浇、泡。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羹臛法》:“鯉魚臛:用極大者,一尺以下不合用。湯鱗治,邪截,臛葉方寸半准。” 唐 段公路 《北户录·食目》:“褒牛頭,南人取嫩牛頭火上燂過,復以湯毛去根。” 宋 朱肱 《酒经》卷上:“春夏及黍性新軟則先湯而後米,酒人謂之倒湯。”5.用热物接触冷物使之变暖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 羭山 神也,祠之用燭,齋百日以百犧,瘞用百瑜,湯其酒百樽,嬰以百珪百璧。” 郝懿行 笺疏:“湯讀去聲,今人呼温酒爲湯酒本此。” 明 冯梦龙 《古今谭概·谈资·妓对》:“有郡丞席上作對,屬云:酒熱不須湯盞湯。一妓對曰:廳凉無用扇車扇。”6.冲撞;冒。《敦煌曲子词·剑器词》:“聞賊勇勇勇,擬欲向前湯。” 前蜀 贯休 《送僧入马头山》诗:“滿頭霜雪湯雪去,湯雪去。” 元 杨显之 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倒不如湯着風,冒着雨,離門樓,趕店道,别尋個人家宵宿。”7.搪,抵挡。8.触,碰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上:“侵晨等到合昏箇,不曾湯箇水米,便不餓損卑末。” 元 关汉卿 《五侯宴》第一折:“誰敢道是湯他一湯?誰敢是觸他一觸?”《西游记》第三九回:“這一來就是個生鐵鑄的頭,湯着棍子,也打窟窿。”9.用同“ 淌 ”。 元 吴昌龄 《东坡梦》第一折:“我這等和尚有什麽佛做,熬得口裏清水拉拉的湯將出來。”10.用同“ 趟 ”。参见“ 湯2湯兒 ”。11.通“ 蕩 ”。行为放纵。《诗·陈风·宛丘》:“子之湯兮,宛丘之上兮。” 毛 传:“湯,蕩也。” 郑玄 笺:“游蕩無所不爲。”12.通“ 蕩 ”。大。参见“ 湯2禹 ”。13.通“ 蕩 ”。荡涤。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四星若合,是謂大湯,其國兵喪並起,君子憂,小人流。”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:“湯猶盪滌也。” 南朝 梁 陶弘景 《冥通记》卷一:“又檢温鐺中猶如常酒氣,瓦盆中已被水湯,無氣,都不見藥蹤迹。”
湯3 [shānɡ ㄕㄤ]
[《廣韻》式羊切,平陽,書。]
亦作“ 漡1 ”。“ 汤3 ”的繁体字。
见“ 湯3湯 ”。
湯4 [yánɡ ㄧㄤˊ]
[《集韻》余章切,平陽,以。]
“ 汤4 ”的繁体字。
见“ 湯4谷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