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滅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EC5
【GBK编码】9CE7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4411314334534
【汉语拼音】miè
【拼音编码】 mie4
【五笔编码】 goi idgt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HAU
【注音符号】ㄇㄧㄝˋ
【广东话】mit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滅 miè
<释义1>见“灭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滅1 [miè ㄇㄧㄝˋ]
[《廣韻》亡列切,入薛,明。]
“ 烕1 ”的今字。“ 灭1 ”的繁体字。
1.除尽,使不存在。《易·剥》:“剥牀以足,以滅下也。”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客與俱者下,斫擊殺數百人,遂滅一縣以去。”《醒世恒言·吕洞宾飞剑斩黄龙》:“如違了限,即當斬首滅形。” 鲁迅 《伪自由书·赌咒》:“他明知道天不见得来诛他,地也不见得来灭他,现在连人参都‘科学化地’含起电气来了,难道‘天地’还不科学化么?”2.指被除灭的事物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廣封功德以勸善,興滅繼絶以永世。”3.熄灭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嚮邇,其猶可撲滅。” 晋 潘岳 《哀永逝文》:“户闔兮燈滅,夜何時兮復曉?” 前蜀 韦庄 《清平乐》词:“鶯啼殘月,繡閣香燈滅。” 巴金 《春》二:“刚把灯草点燃,电灯就完全灭了。”4.淹没。《易·大过》:“澤滅木,大過。”《庄子·秋水》:“赴水則接腋持頤,蹶泥則没足滅跗。”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 河 出 孟門 之上,大溢逆流,無有丘陵,高阜滅之,名曰洪水。”5.引申为埋没,抹煞。《荀子·臣道》:“明主尚賢使能而饗其盛;闇主妒賢畏能而滅其功。”《续列女传·聂政姊》:“愛妾之軀,滅吾之弟名,非弟意也。”《醒世恒言·两县令竞义婚孤女》:“聽説賓客相待,先有三分不耐煩了,却滅不得 石知縣 的恩,没奈何依着丈夫言語,勉强奉承。”6.消失;隐没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﹝ 季咸 ﹞自失而走…… 列子 追之不及。反,以報 壺子 曰:‘已滅矣,已失矣,吾弗及已。’” 陆德明 释文:“已滅, 崔 云:‘滅,不見也。’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好憎成形而知誘於外,不能反已,而天理滅矣。” 高诱 注:“滅猶衰也。” 三国 魏 缪袭 《挽歌诗》:“形容稍歇滅,齒髮行當墜。”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还至梁城作》诗:“丘壟填郛郭,銘誌滅無文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题杨颖士西亭》诗:“憑軒東望好,鳥滅山重重。” 宋 孙光宪 《上行盃》词:“帆影滅,江浪如雪。”7.《春秋》用语。谓用重兵攻占,夺取别的国家或城邑。《左传·襄公十三年》:“師救 邿 ,遂取之。凡書‘取’,言易也;用大師焉曰‘滅’。” 孔颖达 疏:“‘滅’、‘取’止見難易,不由國邑大小……易,雖國亦曰‘取’。此取 邿 , 邿 是國也。此言用力難重,則雖邑亦曰‘滅’。”8.指国君被杀。《春秋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 胡子髠 、 沈子 逞 ,滅。” 杜预 注:“國雖存,君死,曰‘滅’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本國雖存,其君見殺,與滅國相類。”9.指死亡。《南史·范晔传》:“ 曄 常謂死爲滅,欲著《無鬼論》。” 唐 白居易 《赠王山人》诗:“ 彭生 徒自異,生死終無别,不如學無生,無生即無滅。”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神仙鬼怪》:“師之未滅,與滅之後,屢顯功力,以禦水災, 漣 人尤德之。”10.涂抹。 唐 韩愈 《读〈鹖冠子〉》:“文字脱謬,爲之正三十有五字,乙者三,滅者二十有二。” 鲁迅 《〈嵇康集〉序》:“先爲墨校,增删最多,且常滅盡原文,至不可辨。”11.佛教语。灭度。涅槃的意译。 隋 慧远 《大乘义章》卷二:“涅盤無爲恬泊,名滅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