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漬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F2C
【GBK编码】9D6E
【笔画数】14
【笔顺】44111212511134
【汉语拼音】zì
【拼音编码】 zi4
【五笔编码】 igmy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CLO
【注音符号】ㄗˋ
【广东话】zi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漬 zì
<释义1>见“渍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漬1 [zì ㄗˋ]
[《廣韻》疾智切,去寘,從。]
亦作“ 洓3 ”。“ 渍1 ”的繁体字。
1.腌渍;浸泡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漬取牛肉,必新殺者。” 汉 王充 《论衡·商虫》:“ 神農 、 后稷 藏種之方,煮馬屎以汁漬種者,令禾不蟲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七:“豆腐、麪觔、牛乳之類,皆蜜漬食之。”2.谓淘。参见“ 漬米 ”。3.沾染;濡染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锺氏》:“鍾氏染羽,以朱湛丹秫,三月而熾之,淳而漬之。” 郑玄 注:“蒸之以漬羽。漬,猶染也。” 唐 杜淹 《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》:“飛毛遍緑野,灑血漬芳叢。” 明 叶盛 《水东日记·记杀马顺等事》:“初,屍血漬磚石,門官呼水滌之。” 茅盾 《大鼻子的故事》四:“他將手掌摊开来,果然有五个铜子,汗渍得亮晶晶。”4.指因接触而受影响。 汉 陆贾 《新语·无为》:“民不罰而畏罪,不賞而歡悦,漸漬於道德,被服於中和之所致也。”《新唐书·杨瑒传》:“古者卿大夫子弟及諸侯歲貢小學之異者入太學,漸漬禮樂,知朝廷君臣之序。” 明 宋濂 《文说赠王生黼》:“小則文一家,化一鄉,大則文被乎四方,漸漬生民,賁及草木。”5.浸润;湿润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靈牀上屏風,平生舊物,屋漏沾濕,出曝曬之。女子一見伏牀流涕,家人怪其不起,乃往抱持,薦席淹漬。” 卢文弨 补注:“漬,疾智切,浸潤也。” 唐 殷尧藩 《送客游吴》诗:“衣逢梅雨漬,船入稻穀香。”6.滑;溜。《西游记》第七二回:“﹝ 八戒 ﹞變做一個鮎魚精,那怪就都摸魚,趕上拿他不住,東邊摸,忽的又漬了西去;西邊摸,忽的又漬了東去。”7.聚积(水等液体)。 闻一多 《记忆》诗:“记忆渍起苦恼的黑泪,在生活底纸上写满蝇头细字。” 丁玲 《水》:“他们也涉过几处渍有浅水的地方,一群人这末慢慢的走去。”8.指积水。如:防洪排渍。9.谓尘垢等积在物体上。 宋 苏轼 《虚飘飘》诗之一:“塵漬雨桐葉,霜飛風柳條。” 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玉鹿卢》:“因土漬,用白梅熬水煮之,良久脱開,詳視竅中,有雙玉軸在焉。” 梁启超 《什么是文化》:“表面上看来什么也没有,然而茶的‘精’渍在壶内,第二次再泡新茶,前次渍下的茶精便起一番作用,能令茶味更好。”10.积在物体上的滓垢。 元 乔吉 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“腮斗上淚痕粉漬定,没顔色鬢亂釵横。” 明 汤显祖 《牡丹亭·回生》:“你看正面上那些兒塵漬,斜空處没半米蚍蜉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二五回:“粉漬脂痕污寶光,房櫳日夜困鴛鴦。”11.谓病重。《吕氏春秋·贵公》:“ 管仲 有病, 桓公 往問之曰:‘ 仲父 之病矣,漬甚。’” 高诱 注:“漬,亦病也。按《公羊傳》曰:‘大眚者何?大漬凶。’”漬,今本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年》作“瘠”。12.指牲畜染疫而死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羽鳥曰降,四足曰漬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四足曰漬者,牛馬之屬也,若一箇死,則餘者更相染漬而死。”
漬2 [sè ㄙㄜˋ]
[《類篇》色責切]
“ 渍2 ”的繁体字。
雨或泪洒落。 唐 柳宗元 《囚山赋》:“沓雲雨而漬厚土兮,蒸鬱勃其腥臊。” 前蜀 李珣 《酒泉子》词:“雨漬花零,紅散香凋池兩岸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便省》:“白髮傷心,青山漬淚。” 清 德亮 《孤花》诗:“雨漬猶堪賞,風吹略不禁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