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澨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FA8
【GBK编码】9DCC
【笔画数】16
【笔顺】4413143141234341
【汉语拼音】shì
【拼音编码】 shi4
【五笔编码】 itaw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MOO
【注音符号】ㄕˋ
【广东话】sai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澨 shì
<释义1>堤岸。
<释义2>〔~水〕古河名。
<释义3>水边地,涯岸:“夕济兮西~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澨1 [shì ㄕˋ]
[《廣韻》時制切,去祭,禪。]
1.水滨。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師于 漳 澨。” 杜预 注:“ 漳 澨, 漳水 邊。”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朝馳余馬兮江臯,夕濟兮西澨。” 王逸 注:“澨,水涯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春从沙碛底》诗:“所嗟獨 季子 ,尚客江湖澨。” 清 锺琦 《记粤人败英夷于三元里》诗:“ 三元里 内角聲鳴,海澨烽烟一戰清。”2.大堤。《左传·成公十五年》:“登丘而望之,則馳。騁而從之,則决 睢 澨,閉門登陴矣。” 杨伯峻 注:“ 睢 澨, 睢水 堤防。”3.水名。在 湖北省 境内。《书·禹贡》:“過三 澨 ,至於 大别 。” 孔 传:“三 澨 ,水名,入 漢 。”参阅 清 顾祖禹 《读史方舆纪要·湖广三·安陆府》。
澨2 [cuó ㄘㄨㄛˊ]
象声词。万啄声。 清 顾炎武 《天下郡国利病书·浙江二》:“海人驗候云:‘山台,風潮來;海澨,風雨多。’皆不誣。台謂海中素迷望之山,忽皆在目。澨瀆如鹺,萬啄聲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