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濕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FD5
【GBK编码】9DF1
【笔画数】17
【笔顺】44125115545544444
【汉语拼音】shī
【拼音编码】 shi1
【五笔编码】 ijo ijxo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KZU
【注音符号】ㄕˉ
【广东话】sap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濕 shī
<释义1>见“湿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濕1 [shī ㄕ]
[《廣韻》失入切,入緝,書。]
亦作“ 溼1 ”。“ 湿1 ”的繁体字。
1.潮湿。与“乾”相对。《易·乾》:“水流濕,火就燥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德也者……斂乎太陰而不溼,散乎太陽而不枯。” 汉 贾谊 《鵩鸟赋》序:“ 長沙 卑濕, 誼 自傷悼,以爲壽不得長,迺爲賦以自廣。” 唐 许浑 《神女祠》诗:“龍氣石牀溼,鳥聲山廟空。” 清 孙枝蔚 《溉堂六客诗·禅客》:“要看手中楊枝濕,賴有門前錫杖從。”2.沾湿。 唐 王昌龄 《采莲曲》之二:“ 吴 姬 越 豔 楚王 妃,争弄蓮舟水溼衣。” 元 萨都剌 《游会仙宫》诗:“霏霏涼露溼瑶臺,半夜吹簫月下來。” 巴金 《家》四:“她自言自语,说到这里,泪水湿了她的衣裳。”3.犹迟缓。《吕氏春秋·贵卒》:“力貴突,智貴卒。得之則遫爲上,勝之則溼爲下。” 高诱 注:“溼猶遲久之也。” 陈奇猷 校释:“溼用爲遲緩之義者,乃由於幽溼義所引申。”4.中医术语。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为六淫。湿属阴邪,流行于夏季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“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、火,天之陰陽也。”参见“ 六淫 ”。5.干燥。《诗·王风·中谷有蓷》:“中谷有蓷,暵其濕矣。”
濕2 [tà ㄊㄚˋ]
[《廣韻》他合切,入合,透。]
同“ 漯1 ”。
古水名。《後汉书·郡国志四》:“ 平原郡 …… 高唐 濕水 出。”
濕3 [xí ㄒㄧˊ]
[《集韻》席入切,入緝,邪。]
1.通“ 隰 ”。2.低下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卑濕重遲貪利,則抗之以高志。”
濕4 [xiè ㄒㄧㄝˋ]
[《集韻》悉協切,入帖,心。]
亦作“ 隰2 ”。
古人名用字。《穀梁传·襄公八年》:“ 鄭 人侵 蔡 ,獲 蔡公子濕 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 公子濕 ,本又作‘隰’,又音燮。”按,《春秋·襄公八年》作“ 公子燮 ”。
濕5 [chì ㄔˋ]
[《集韻》叱入切,入緝,昌。]
见“ 濕5濕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