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瀦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026
【GBK编码】9E7A
【笔画数】18
【笔顺】441135333412132511
【汉语拼音】zhū
【拼音编码】 zhu1
【五笔编码】 iefj iqtj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GBM
【注音符号】ㄓㄨˉ
【广东话】zyu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瀦 zhū
<释义1>同“潴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瀦1 [zhū ㄓㄨ]
[《廣韻》陟魚切,平魚,知。]
亦作“ 潴1 ”。
1.水停聚处。《周礼·地官·稻人》:“稻人,掌稼下地,以瀦畜水,以防止水,以溝蕩水。” 郑玄 注:“偃瀦者,畜流水之陂也。” 宋 叶適 《北斋》诗之二:“跳蛙浴漏瀦,野穀媚穿果。”《宋史·河渠志一》:“﹝ 星宿海 ﹞流出復瀦,曰 哈剌海 。”2.使变为水停聚处。 汉 荀悦 《汉纪·平帝纪》:“臣聞叛逆之國,既以誅討,則瀦其宫以爲汙池,納垢濁焉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李愬赠太尉制》:“在 建中 歲, 泚 賊叛逆,惟太師 晟 實仗大順,翦而瀦之。”3.蓄积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滱水》:“ 渚水 瀦漲,方廣數里。”《旧唐书·马燧传》:“乃引 晉水 架 汾 而注城之東,瀦以爲池。” 清 刘献廷 《广阳杂记》卷四:“旱則赤地千里,潦則漂没民居,無地可瀦,而無道可行。” 王统照 《银龙集·银龙的翻身》:“不意地又从石壁的乱石中间漏出碧森森的潭影。不在近处,想不到那是山半腰白光下潴的积水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