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灰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070
【GBK编码】BBD2
【笔画数】6
【笔顺】134334
【汉语拼音】huī
【拼音编码】 hui1
【五笔编码】 do dou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GDUO
【注音符号】ㄏㄨㄟˉ
【广东话】fui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灰 huī
<释义1>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,经烧制后形成的产品:纸~。~烬。洋~。~飞烟灭。
<释义2>尘土:~尘。
<释义3>特指“石灰”:~墙。~膏。
<释义4>黑白之间的颜色:~色。~质(脑和脊髓的灰色部分)。~沉沉。
<释义5>志气消沉:心~意懒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灰1 [huī ㄏㄨㄟ]
[《廣韻》呼恢切,平灰,曉。]
1.物质充分燃烧后残留的粉状物。《周礼·地官·掌炭》:“掌灰物炭物之徵令,以時入之,以權量受之,以共邦之用。”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仲夏之月﹞毋燒灰。” 郑玄 注:“火之滅者爲灰。”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不信不誠,則燒玉靈,揚其灰,以徵後龜。” 唐 韩愈 《咏雪》:“鯨鯢陸死骨,玉石火炎灰。”《说岳全传》第二八回:“這灰裏不要倒藏着東西。”2.尘土;污垢。 晋 陆机 《挽歌》之二:“昔爲七尺軀,今成灰與塵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燕子楼》诗之三:“見説白楊堪作柱,争教紅粉不成灰?”如:一身灰;满脸灰。3.特指芦草灰。古人传说,在战争中受到围困,月亮就出现晕圈。以芦草灰画成圆环而缺其一面,则月晕相应亦缺,而敌之包围即松懈易破。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畫隨灰而月運闕。” 高诱 注:“將有軍事相圍守,則月運出也。以蘆草灰隨牖下月光中,令圜畫,缺其一面,則月運亦缺於上也。”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和望月》:“圓隨 漢 東蚌,暈逐《淮南》灰。” 北周 庾信 《舟中望月》诗:“灰飛重暈闕,蓂落獨輪斜。”4.特指古代候气的葭灰。《册府元龟·帝王·明罚三》:“朕一臨寰海,四换星灰。”参见“ 灰管 ”。5.石灰的省称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金石三·石灰》﹝集解﹞引 苏颂 曰:“所在近山皆有之,燒青石爲灰也。”如:油灰。6.用灰洗濯。《仪礼·丧服》:“冠六升,外畢,鍛而勿灰。”7.指涂刷。 欧阳山 《高干大》第一章:“房顶得灰一灰了。”8.碎裂。 汉 扬雄 《太玄·童》:“童麋觸犀,灰其首。” 司马光 集注:“灰,猶縻碎也。”9.烧毁;燃烧。《後汉书·文苑传上·杜笃》:“燔 康居 ,灰珍奇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不灰之木,不熱之火。” 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一》:“ 唐 開元 之盛,極矣;俄頃悉灰於 安史 。”10.介于黑色与白色之间的一种颜色。 清 黄遵宪 《潮州行》:“虎口脱餘生,驚喜泣相語……扶牀面色灰,謬言不畏懼。” 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六:“他的脸上灰一阵,白一阵,汗珠滴滴嗒嗒往下掉。”参见“ 灰色 ”。11.沮丧;消沉。 唐 张祜 《走笔赠许玖赴桂州命》诗:“直氣自消瘴,遠心無暫灰。” 元 无名氏 《举案齐眉》第三折:“雖然是運不齊,他可也志不灰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成仙》:“ 成 自經訟繫,世情盡灰,招 周 偕隱。” 柳青 《创业史》第二部第八章:“他被支书批评得心灰了一阵,现在又恢复了情绪。”12.不光彩;暗昧无知。 魏风 等《刘胡兰》:“自然你们心里不愿意。可是,想想你们过去作了多少灰事情,犯了多少罪。”参见“ 灰人 ”。13.关系疏远的。参见“ 灰孫子 ”。
|